“中原醫科城”跑出“加速度”

(原標題:“中原醫科城”跑出“加速度”)

中新網鄭州7月16日電 (劉鵬 陳貴洋)從一紙藍圖到一個個重點項目落地,短短兩年間,位於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鄭州航空港區)的一座產業新城跑出“加速度”。

這座名爲中原醫學科學城(簡稱“中原醫科城”)是鄭州航空港區“雙鶴湖科創走廊”的核心組成部分。“雙鶴湖科創走廊”規劃面積東西長20公里,輻射面積200餘平方公里,自西向東串聯起中原醫科城、大都市中央公園、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國際陸港等四大片區。

截至目前,中原醫科城已吸引263家生物醫藥類企業註冊落地,88個重點項目簽約入駐。

圖爲河南省醫學科學院。中原醫科城管委會供圖

龍頭企業及重大項目紛紛落地

近日,在河南瑞貝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瑞貝醫療)施工現場,5棟主體建築已拔地而起。

“這是我們的智能康復設備製造中心,建成後將實現年產1萬餘臺(套)國產化智能康復輔助器具。”該項目負責人孟小棋介紹,作爲中原醫科城首批入駐的重點項目,主要生產高端康復醫療器械。

鄰近的鄭州拱東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醫用耗材研發生產銷售基地”項目同步推進。項目負責人曹小杰表示,該項目佔地75畝,總投資3億元,投產後除滿足中西部需求外,還將通過鄭州航空港區物流網絡出口“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中原醫科城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中原醫科城區域內已匯聚國藥集團、通用技術集團等央企,碧迪醫療、飛利浦等跨國企業,以及復星醫藥、正大天晴等15家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形成了龍頭引領的發展格局。

圖爲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醫科城管委會供圖

“五鏈融合”深度協同

按照河南省“一院一城一產業集羣”融合發展、醫教研產資“五位一體”的總體思路,中原醫科城堅持“世界標準、國際一流”,推進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政策鏈、產業鏈“五鏈”深度融合。

在位於中原醫科城的河南醫學科學院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在開展細胞免疫治療相關研究。該實驗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們已建成11個臨牀研究所,落地4家省級實驗室”。

一入駐企業研發負責人介紹說:“在這裡可實現研發到產業化的全鏈條服務,相比其他地區需跨省完成的實驗,現在僅需跨樓層即可完成,使研發週期縮短30%以上。”

“雙鶴湖科創走廊”正促進創新要素高效流動。企業可便捷使用超算中心,科研人員可跨園區組建聯合團隊。鄭州航空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深度協同,科研成果轉化週期顯著縮短。目前,在“雙鶴湖科創走廊”上,以環河南省醫學科學院、河南省中醫藥科學院創新生態爲內核的中原醫科城初具雛形,未來可期。

圖爲中原國際交流中心俯瞰圖。中原醫科城管委會供圖

城市配套建設同步推進

夜幕時分,中原醫科城國際交流中心建設工地上依然機器轟鳴。這個即將投入使用的星級酒店,是中原醫科城完善城市配套的縮影。

據瞭解,目前中原醫科城區域內“八縱五橫”主幹路網已全面形成,鄭許城際鐵路開通運營,鄭州外國語高中等優質教育資源相繼落地。

“我們不僅建產業園區,更在打造一座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中原醫科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區域內已建成6000套人才公寓,梅河芳鄰配套商業等生活設施也將於9月份投入運營。目前“醫研、醫教、醫療、醫工、醫藥”的“五醫”循環發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根據規劃,到2025年中原醫科城將建成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羣,成爲帶動河南醫藥產業能級躍升的“創新極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