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攜英特爾、華碩、羣聯成立「AI PC創新實驗室」 拚低門檻實作
中央大學AI PC創新實驗室揭牌典禮,貴賓左至右:中央大學資電學院蘇木春院長、羣聯電子潘健成執行長、中央大學蕭述三校長、英特爾臺灣區莊蓓瑜總經理、華碩聯合科技林福能董事長、中央大學資工系孫敏德主任。記者朱子呈/攝影
生成式AI闖進校園!聯合新聞網正在調查「大學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習慣」,誠摯邀請各科系大學、碩博士學生填寫問卷。 ➡️點擊填答
爲深化人工智慧(AI)教育,培育具備實務能力的新世代AI人才,國立中央大學與英特爾(Intel)、華碩(2357)、羣聯(8299)28日共同成立「AI PC創新實驗室」,旨在打造簡單易用且高效能的AI開發環境,加速AI教育的普及與創新發展。在AI PC的助力下,學生得以能更輕鬆探索多元AI應用,並透過課程訓練、生成式AI(Gen AI)技術工作坊及競賽活動,促進知識交流與團隊合作,培養兼具理論基礎與實務經驗的專業人才。
英特爾臺灣區總經理莊蓓瑜指出,這次與中央大學、華碩、羣聯合作,目標是把各方能量匯聚到「AI PC 創新實驗室」。在英特爾開放式平臺架構下,結合中央的學術與教學、華碩的系統創新、羣聯的研發動能,打造「低門檻、可實作」的開發環境,讓更多人擁有標準化工具,加速從學習到實作與應用的轉換。實驗室被視爲合作的第一步,也期待成爲開放平臺,吸引更多團隊加入創新與討論。
她並指出,AI仍在萌芽階段,臺灣的學術與產業能量可透過更多應用場景,從校園理論快速走向產業實作,帶動生態更蓬勃。英特爾後續將在課程設計與人才培育持續投入,與學校及產業夥伴在課程與設備面共同精進,爲生態發展貢獻心力。
華碩聯合科技董事長林福能表示,實驗室導入耐用、可靠且具高度擴充性的 AI PC 平臺,並提供企業級資安與在地 AI 運算效能,適合教學與研究的長期穩定運行。透過 OpenVINO,學生可親自實作影像辨識、自然語言處理與生成式 AI 等情境;他期盼實驗室讓 AI 學習不只停留在技術,更融入設計思維,把知識轉化爲解決真實需求的方案,爲職涯奠定基礎。
羣聯執行長潘健成則坦言,生成式AI/LLM的關鍵瓶頸在「記憶體」而非算力,實驗室常因記憶體不足發生 OOM。他指出,校園AI教學偏理論、缺實作資源,曾有大學編列經費採購 H100 等待 18 個月仍未到位,課程易流於「紙上談兵」。羣聯將與學校合作推動「白天教學生、傍晚開放業界」的共學模式,預期「明年幾乎所有 Intel 平臺 PC 都能轉爲 AIPC」,帶動 Agentic AI 開發生態擴張;憑藉臺灣在 PC/伺服器產業的優勢,可望卡位邊緣 AI 長期領導地位。
未來,AI PC創新實驗室將聚焦真實場景的應用探索與最佳化,目標成爲AI教育示範基地。羣聯也將協助學校銜接經濟部「AI新秀計劃」,爭取公私部門資源共育人才。中央大學並將持續完善教學所需的資源與環境,聯手產業夥伴推動臺灣AI教育再上層樓,爲產業培育更多優秀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