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銀行基本面預期穩定 可把握兩條主線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從上市銀行資負定價來看,2025年以來銀行業資產負債配置穩總量、調結構、存貸增長積極的同時,同業資產負債擴張收斂。息差方面,雖然行業淨息差延續下降,但負債成本節約助力息差降幅邊際收窄。展望而言,負債成本的壓降仍是後續季度銀行息差管理的重要方向。板塊投資來看,中美貿易摩擦的緩解降低了宏觀實體和銀行資產質量的下行風險,行業絕對收益邏輯仍來自於銀行系統性風險再評估帶來的估值修復驅動,以及人民幣大類資產配置框架下的穩定權益回報特徵驅動。

個股方面,可把握兩條主線:1)高性價比品種,選擇2025年業績增速高於可比同業、分紅回報和估值空間佔優的銀行;2)中長期配置型品種,選擇商業模型具備特色、ROE高且波動率低、市場預期差大的銀行。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資負管理:存貸增長積極,同業資產負債擴張收斂。

1)資產端:信貸和投資高景氣增長,同業資產增長明顯收斂。2025Q1,42家上市銀行總資產季度環比+3.9%,與2024Q1水平相當。結構來看,2025Q1貸款和投資資產規模均保持高景氣增長,而同業資產呈現壓降態勢。

2)負債端:存款增長積極,同業負債擴張收斂。2025Q1,42家上市銀行總負債季度環比+4.2%,增速小幅高於資產擴張速度。結構來看,2025Q1存款增長積極,同業負債擴張收斂。

3)從上市銀行2024年存貸結構拆分來看:

①貸款端,對公貸款佔比提升,零售貸款佔比下降。截至2024年末,對公貸款中,政務類貸款(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提升比例較多,2024年末合計佔比28.8%,較上年末上升0.6pct;零售貸款中,按揭貸款佔比明顯下降,2024年末按揭貸款佔比爲18.8%,較上年末下降1.67pcts,而個人經營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較上年末分別提升0.45/0.44pct。

②存款端,零售存款佔比提升,定期化趨勢延續。截至2024年末,零售定期存款佔比提升最多,2024年末佔比達34.7%,較上年末上升3.56pcts,體現零售存款定期化趨勢延續;對公活期存款佔比下降最多,2024年末佔比達21.4%,較上年末下降1.94pcts,宏觀經濟弱修復仍對企業資金活化有所影響。

息差定價:負債成本節約助息差降幅邊際收窄。

1)行業淨息差延續下降。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口徑數據來看,2024Q4商業銀行淨息差1.52%,較2024Q3小幅下降1bp。按照公司披露口徑,2025Q1,25家披露淨息差的銀行淨息差較2024年全年下降7bps。

2)因素分析:資產收益率延續下行,負債成本率明顯節約。資產端,2024Q4和2025Q1單季度生息資產收益率爲3.18%/3.04%,環比分別下行9/14bps,繼續受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和市場定價下行影響;負債端,2024Q4和2025Q1計息負債成本率爲1.83%/1.72%,環比分別下行7/12bps,主要受益於行業持續加強負債成本管控和存款掛牌利率調降效果逐漸體現。

3)各家對比:上市銀行淨息差普遍下滑,但2025Q1降幅呈現邊際收窄趨勢。2025Q1,25家披露淨息差的銀行淨息差同比平均下降13bps,優於2024Q1淨息差降幅(22bps),亦優於2024年全年淨息差降幅(18bps)。

負債成本的壓降仍是後續季度銀行息差管理的重要方向。

2024年以來,掛牌利率調降、手工補息規範推進、同業活期存款定價規範等因素對銀行業負債成本下降起到顯著效果,同時大部分銀行企業藉此機會主動強化負債定價管理。展望而言,負債成本的壓降仍是後續季度銀行息差管理的重要方向。伴隨年初集中重定價行爲的到位,預計息差環比將進一步企穩。當然,外部利率政策而言,後續季度政策利率以及LPR利率調整的節奏與幅度至關重要,存貸同步、對稱降息的方式對穩定銀行息差更爲友好。

風險因素:

宏觀經濟增速大幅下行;銀行資產質量超預期惡化;監管與行業政策超預期變化;各公司發展戰略執行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