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董事長答21記者問:2024年零售業務營收增速排名股份行第一 堅持 “零售第一戰略” 不動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郭聰聰 北京報道
“零售業務看似是一個小問題,但卻是一個行業的痛點,也是我們中信銀行當前所面臨的一個經營管理的重大課題。” 中信銀行董事長方合英如是說道。
3月27日,在北京舉辦的2024年中信銀行業績會上,方合英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的提問,對中信銀行2024年零售業務整體情況以及2025年的經營思路進行了全面介紹與分析。
對於2024年度,中信銀行在零售業務的發展狀況,方合英以“表現亮眼”來評價。他表示,儘管 2024 年零售利潤因零售信貸風險成本增加有所下降,但整體上仍然表現亮眼。在體量方面,零售管理資產餘額達 4.69 萬億元,在同業中穩居第二,在營收增速中在股份制銀行中位列第一,2024年度較上年末增長 10.62%,連續三年實現了市場份額正增長。在質量方面,個人存款成本率優勢明顯,較同業多降了 8 個基點,從第四躍居第二,各類資產質量也保持良好態勢。
談及零售信貸目前的風險問題,方合英表示,應當正確看待現階段零售信貸相對高風險成本和風險。他強調,去年面臨的資產質量壓力,主要是受居民債務週期和房地產週期影響,呈現週期性、行業性特徵。
針對2024年初零售信貸風險相對多發的趨勢,中信銀行及時進行了風險覆盤,通過風險模型迭代,定位了問題所在。
方合英介紹到:“自2024年二季度起,中信銀行鍼對個人信貸和信用卡業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效果顯著,個人貸款逾期率、新戶風險等關鍵指標均呈下降趨勢。”他表示,儘管消費貸款風險可能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但隨着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及配套措施的實施,個人貸款和信用卡貸款的資產質量有望得到大幅改善。
方合英表示,零售業務在中信銀行 “三駕齊驅” 的業務陣形中佔據重要地位。他強調,零售業務與公司業務不同,零售業務更需體系驅動和能力導向,遵循長期主義,強化體系建設。
目前,中信銀行零售業務正在摸索新的打法和生產力,聚焦數字賦能,打造數字化引擎,帶動零售業務真正的提質向前。藉助構建零售業務的數字化平臺,洞察千萬級客戶需求,並匹配產品服務,提升經營能力。據介紹,該平臺上線後爲 1 億餘人次客戶提供了服務,服務人次同比提升 58%。
方合英強調,展望未來,中信銀行將做到兩個不動搖:一是堅持 “零售第一戰略” 不動搖,二是堅持以財富管理爲主線的新零售路線不動搖。以“質量優先、規模適度、結構優化、動態均衡” 的 16 字導向,推動 2025 年零售業務穩健發展。
他表示,在認識和把握週期的同時,也要開展逆週期管理。具體而言,要把握逆週期政策機會以及結構性發展機會,應對週期帶來的零售業務分化趨勢,同時咬定中長期體系能力建設;持續推進中長期體系能力建設,管控零售信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