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西問》全球化並非威脅 而是機遇(阿奈·勞塔瑪特)

2025年5月29日,2025年第十五屆昆明·泰國節在雲南昆明開幕。圖爲集市上售賣的泰國榴蓮。中新社

早在「全球化」一詞出現之前,泰國便以開放姿態參與對外經貿往來與人文交流。從古代「黃金之地」的貿易路線,到當今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泰國不僅適應了全球化的浪潮,更將互聯互通轉化爲機遇,實現了持續繁榮。

● 早期全球化塑造的文明

兩千多年前,泰國所在的這片土地,曾是活躍的地區貿易網絡的一部分,連接古羅馬、波斯、古印度和中國。充滿活力的小城邦通過跨域貿易,交換珠飾、器物等商品,並進行文化交流。這些早期的互動,爲該地區奠定了參與全球化的基礎。

千年之後,深受印度文化影響的墮羅鉢底國的興起,展現了泰國先民吸收外來思想並塑造自身身份的過程。中國宋代的海上貿易,進一步將東南亞地區融入繁榮的經濟圈,爲素可泰、阿瑜陀耶等泰國王朝的崛起鋪平了道路。

2025年6月10日是聯合國「文明對話國際日」,國際儒學聯合會與泰國泰中文化促進委員會在曼谷共同舉辦「2025和合文明論壇」。中新社

● 阿瑜陀耶:前現代全球化的典範

泰國曆史上,阿瑜陀耶王朝(公元1351年—1767年)的崛起絕非偶然,而是貿易與外交智慧的典範。隨着中國成爲當時世界的最大貿易國之一,阿瑜陀耶將自身定位爲關鍵樞紐,在本國文化中融合了印度文化和中國經濟實用主義。這種適應性讓泰國在西方帝國主義席捲的全球化浪潮中獨善其身——通過巧妙的平衡外交策略、選擇性現代化與文化韌性,泰國成爲東南亞唯一未遭殖民的國家。

● 現代全球化的挑戰與機遇

如今,我們面臨新的考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全球秩序正遭受衝擊——貿易爭端、地緣政治重組與保護主義擡頭威脅着這一曾讓數億人脫貧的體系。然而,泰國的歷史告訴我們:孤立絕非選項。面對新考驗,泰國的目標依然非常清晰。

一是強化東盟並拓展合作,在深化與東盟國家紐帶的同時,加強與中國、金磚國家及其他新興經濟體的聯繫。

二是鞏固與歐洲、日本及韓國的夥伴關係,這些關係對技術引進、投資與平衡外交至關重要。

三是建設性對接美國,倡導基於規則、互利共贏的全球化,不對抗或孤立任何國家。

四是改革與適應,正如阿瑜陀耶借鑑外來模式卻堅守主權,泰國必須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失本色。

2025年5月10日,「豫見泰浪漫——2025年泰國旅遊文化推廣活動」在河南鄭州藝術中心文化廣場啓幕。圖爲市民選購泰國伴手禮布藝小象。 中新社

歷史證明,全球化並非威脅,而是機遇。從「黃金之地」的貿易到阿瑜陀耶的黃金時代,再到如今的數字經濟時代,泰國始終致力於將挑戰轉化爲優勢。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應倡導一種公平、包容、基於規則的全球化,應「築橋」而非「築牆」,確保泰國不僅在全球化中生存,更能乘勢而上。

作者簡介:阿內·勞塔瑪塔(Anek Laothamatas),泰國高等教育與科研創新部前部長。

(本文來源:中新社「東西問」專欄,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