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100%芯片關稅威脅並未嚇倒投資者 反而引發更多疑問
來源:環球市場播報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芯片進口徵收100%關稅的威脅讓分析師感到困惑,業界試圖弄清楚哪些製造和設計半導體的公司可能會受到衝擊。
特朗普本週在橢圓形辦公室表示,除非企業“承諾在美國建廠”,否則將對其徵收關稅。他點名剛剛宣佈計劃對美國國內製造業再投1000億美元的蘋果公司,以其爲例。最大的芯片製造商基本上均已承諾在美國建設生產項目,或似乎受到其他貿易協議的保護,因此尚不清楚這些關稅的範圍會有多大。
歐盟委員會週四表示,對於芯片,15%的關稅上限依然適用;15%是歐美貿易磋商內容的一部分。“我們得到的承諾是對關稅上限全線爲15%,”歐盟委員會發言人Olof Gill在布魯塞爾發佈會上表示,“這涵蓋所有產品。”
韓國貿易部長也表示,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會獲得豁免。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商臺積電以及市值最大的芯片公司英偉達已同意對美國製造業投資數以千億計美元。
週四,三星和SK海力士在首爾股價分別上漲2.5%和1.4%。臺積電在臺灣股價上漲4.9%。英飛凌科技和意法半導體在法蘭克福和巴黎變動不大。
特朗普的表態語焉不詳,目前尚不清楚其將如何落實爲正式的特定行業關稅。
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在報告中表示,芯片製造商尚不清楚什麼樣的承諾纔算在美建廠,已建成的基礎設施是否能讓他們獲得豁免,這些關稅對使用臺積電等第三方製造商的芯片設計公司意味着什麼。
Rasgon還表示,進入美國的半導體大多包含在其他產品中 —— 這些產品包括手機、電腦、汽車和冰箱等各種產品 —— 目前還不清楚生產這些最終產品的公司是否也必須承諾在美國建廠。
分析師表示,英飛凌和意法半導體等歐洲主要芯片製造商在美製造佈局有限,面臨的風險可能最大。Jefferies分析師William Beavington表示,如果歐盟的關稅上限無法保護其銷售,它們可能會流失客戶,客戶會轉投美國競爭對手。他還表示,它們或許可以通過將生產外包給臺積電等擁有美國工廠的代工廠以規避懲罰。
英飛凌在美國有生產基地,來自於2020年對Cypress Semiconductor的收購,還有多個研發設施。英飛凌代表拒絕推測關稅問題,因爲尚無官方文件發佈。英飛凌2024財年約11%的銷售來自美國。
英飛凌首席執行官Jochen Hanebeck週一在公司位於德累斯頓的工廠表示,半導體關稅“從根本上來說是錯誤的”,對雙方都會造成傷害。“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立生產所有的半導體,哪怕只是一部分。”
意法半導體的業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兩大客戶:蘋果和特斯拉。彙總的數據顯示,它們佔該芯片製造商年收入的約21%。意法半導體拒絕就新關稅發表評論。
“關稅在半導體行業通常沒什麼效果,”花旗分析師週四在報告中表示:“由於更換供應商所需成本高,以及/或者時間長,關稅在改變對多數高端半導體的需求方面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