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產能“拉滿”,淨利不升反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實習生 許思佳

8月7日晚間,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發佈第二季度財報,二季度實現銷售收入爲22.09億美元,環比下降1.7%,同比增長約16.2%;淨利潤爲1.325億美元,同比下降19%,不及市場預估的1.671億美元;第二季度毛利率爲20.4%,環比下降2.1個百分點,同比提升6.5個百分點。

利潤下滑主要源於研發、折舊費用剛性支出及芯片定價壓力等因素的影響。除了利潤外,其他幾個關鍵指標同比均大幅好轉,且和此前給出的二季度指引“季度收入環比下降4%至6%,毛利率介於18%-20%的範圍內”相比,均好於預期。

關於三季度,中芯國際給出的收入指引爲環比增長5%到7%,毛利率指引爲18%到20%。

值得關注的是,中芯國際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根據披露信息,其第二季度產能利用率爲92.5%,環比增加了2.9個百分點,同比提高7.3個百分點。這意味着行業景氣度逐漸回升。

在8月8日召開的業績說明電話會上,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還談到了對行業週期變化的展望。在他看來,半導體週期從來都是和宏觀經濟週期相結合,目前各大機構報告顯示近兩年不會發生宏觀經濟危機,且有報告預測半導體行業來年的增長率能達到5%到6%,AI領域代工需求可能增長更高。排除極端情形出現,他預測行業還是會平穩增長。

產能利用率“拉滿”

根據一、二季度未經審覈的財務數據,中芯國際上半年銷售收入爲44.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0%;毛利率爲21.4%,較去年同期提高7.6個百分點。

從地區收入來看,2025年第二季度,中芯國際來自中國區收入佔比84.1%,美國區佔比12.9%,歐亞區佔比3.0%。從應用領域來看,消費電子佔比最高,爲41.0%;智能手機佔比25.2%;工業與汽車領域佔比10.6%。其中,工業與汽車領域收入佔比持續增長,今年第一季度爲9.6%,而在更早之前的2024年第二季度則爲8.1%。

趙海軍進一步解釋稱,汽車電子產品出貨量持續穩步增長,主要收入貢獻來自於模擬電源管理、圖像傳感器、邏輯嵌入式存儲器以及控制器等諸多類型的車規芯片,二季度整體實現兩成的環比增長。

從平臺看,二季度中芯國際來自模擬芯片的需求增長顯著。其中,廣泛應用於手機快充、電源管理等領域的模擬芯片,當前正處於國內企業加速替代海外份額的階段。趙海軍表示,中芯國際早期已與這些國內客戶深度合作,爲其量身定製器件和工藝平臺,因此在替代過程中獲得增量訂單,推動產能利用率繼續爬升。此外,圖像傳感器平臺收入環比增長超兩成,射頻收入環比也有較高的增幅。

值得一提的是,二季度中芯國際產能利用率達到了92.5%,環比增長了2.9個百分點,其中,8英寸、12英寸晶圓產能利用率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截至二季度末,其8英寸及等效晶圓月產能增加至99.1萬片。

趙海軍表示,四季度是行業傳統淡季,前三季度中芯國際配合提拉出貨,客戶已建立一定庫存,儘管客戶信心還是很強,但四季度急單和提拉出貨的情況會相對變緩。“但原先我們擔心的關稅政策是否硬着陸、市場刺激和急建庫存是否透支了未來的需求,以及大宗商品需求是否在外部關稅政策引起的價格上漲後衰退等(情況)並沒有發生,或者至少在當下沒有發生。此外,由於公司目前的整體產能需求仍供不應求,因此變緩的量並不會對產能利用率產生明顯影響。”

他還透露,一直到10月份,中芯國際的訂單量都要高於產能,但由於要拿出相當部分產能去做研發,所以產能利用率不會超過95%。此外,儘管當前訂單供不應求,但中芯國際在擴產方面還是保持既定穩定的速度,不會跳躍性加速。

多個終端領域展望樂觀

無論從對第三季度的展望來看,還是從當前產能利用情況看,中芯國際對未來的增長是樂觀的。在外部環境無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其全年的目標依然是超過可比同業的平均值。

在中芯國際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各方曾對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帶來的影響表示擔憂,但從二季度的情況來看,這些情況並沒有發生。彼時,趙海軍提示,更值得關注的是市場需求的變化。在8月8日的電話會中,他針對下游各細分市場需求的變化做出進一步分析。

他表示,目前終端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領域:一是跟網絡相關,包括網絡系統、通信、基站、藍牙WIFI等,這些產品迭代快、替代率高,雖然業務佔比沒有手機大,但最近增長較多;二是和存儲器配套相關的邏輯電路、控制芯片等產品,需求量比較大。

在工業芯片方面,他透露,國際上工業和汽車芯片的需求還沒有恢復,庫存調整需要一段時間,但中芯國際在該領域的訂單量持續增長,原因在於中國本身的工業需求和汽車需求很大;長遠來看,汽車芯片產品國產化的時間較長,短期內中芯國際不會取得非常高的增長,但不會下降。

而在市場最關心的手機市場方面,今年各手機廠商正在糾正年初的出貨預測。趙海軍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及國內主流手機廠商總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儘管市場總量不變,但由於中芯國際手機客戶今年以來的市場份額增長,其在手機應用中的出貨量也得以增長。

“在其中看到了手機芯片‘降維’的趨勢,”趙海軍進一步解釋稱,“例如無線充電的功能,原來可能是4000元左右的手機才用,現在也用到了2000~2500元的手機上。也就是說,更多的芯片正在用到低端手機上,這意味着需求量會更多。同時,每部手機用的硅片量也在增長。”

另外,在產品價格上,今年第二季度,中芯國際產品平均銷售單價環比下降6.4%。趙海軍預計,第三季度ASP(平均售價)預計將會有所提升,原因是12英寸晶圓產品取消打折,同時12英寸產品的銷售佔比將得到持續提升。

針對價格競爭,他稱,“我們從來不是第一家在行業裡漲價的,但如果有同業進行了漲價,可能我們也會跟隨。如果客戶遇到了降價競爭,我們會支持客戶爲保持市場份額而進行價格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