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完成北極冰區載人深潛 央視曝「蛟龍號」抗寒升級細節

「蛟龍」號成功實現中國首次載人深潛北極冰區下潛、首次有人/無人雙潛器極區水下協同作業。(取材自自然資源部)

中國第15次北冰洋科學考察任務圓滿完成,首次實現在極地冰封海域的載人深潛,標誌着深海探測技術邁入全海域作業新階段。央視揭露細節,科考隊攻克了水聲通信、精準定位等技術難題,讓兩船協同、同步觀測成爲最大亮點,也量身定製改造,讓科考船抗寒升級。

中國第15次北冰洋科學考察任務圓滿完成,首次實現在極地冰封海域的載人深潛,圖爲「蛟龍」號。(取材自央視)

央視新聞報導,此次考察由「雪龍2」號、「極地」號、「深海一號」和「探索三號」四船共同實施,是中國迄今爲止規模最大的北冰洋科學考察。

在「雪龍2」號的保障下,「深海一號」搭載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成功完成北極冰區的首次載人深潛活動。該任務要應對複雜的風、浪、流、冰、霧、寒等極區環境挑戰,並通過先進技術改造使潛水器在極寒環境中性能穩定。同時,「雪龍2」號與「深海一號」雙船協同作業,實施同步觀測,提升北冰洋高緯海域的環境數據精度與可比性,填補多項觀測空白。

中國第15次北冰洋科學考察任務圓滿完成,首次實現在極地冰封海域的載人深潛,圖爲「蛟龍」號。(取材自央視)

此次科考還佈設多類冰基及海基無人監測設備,實現24小時全天候準實時監測浮冰漂移和冰下水文生態變化。科研團隊通過無線通信、精準定位等創新技術,突破多項極區技術瓶頸。

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潛航員齊海濱表示,極地深潛選點需綜合考慮浮冰漂浮狀態,保障作業安全;「蛟龍」號主駕駛傅文韜則指出,北極潛水環境與其他海區不同,需確保艙內外溫度適宜。副駕駛趙晟婭分享了潛器利用多波束和攝像機實現主動尋船技術,將回收效率提升30%以上。

報導指出,爲了讓「蛟龍」號和「深海一號」能安全作業,科研團隊提前「量身定製」多項改造,讓「蛟龍」號抗寒升級。

科研團隊通過無數次低溫試驗,讓「蛟龍」號的液壓系統、鈦合金部件、鋰電池都能在極寒環境中穩定工作。不僅如此,工作人員還爲潛器進行了「安全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