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尊重在野 大法官提名別再內耗

中國時報社論

總統府對外廣徵舉薦補提名7名大法官的作業已經結束,目前由審薦小組委員作業中,預計3月中下旬人選出爐後再送立法院審議。不過,舉薦過程中,在野黨質疑府方未徵詢意見,並引陳水扁執政曾函請國會主要政黨推薦優秀人選爲例,批評府方不尊重在野黨意見;府方則以馬英九執政時審薦小組取消此作法來反駁。大法官被提名人選還未出爐,總統府先和在野黨過招,朝野顯然仍缺乏共識。

名單未出爐 朝野先過招

2024年11月1日,許宗力等7名大法官任期屆滿,總統提名張文貞、姚立明等7人後,在立法院行使人事同意權時慘遭全數封殺,至今包括司法院正、副院長在內的7位大法官仍然懸缺,憲法法庭迄今4個月沒有作成任何判決,但審查庭仍裁定超過300件審查案。

新版《憲法訴訟法》1月23日上路後,儘管民進黨團已聲請暫時處分及釋憲,但憲法法庭迄今未作出裁定,總統依法應在2個月內補提名出缺的7位大法官,總統府2月21日公告接受推薦大法官候選人,但只到3月3日結束,不僅法界質疑時間過短,根本只是過場;國民黨也認爲總統府並未函請在野黨提供人選,完全不尊重在野黨的意見。

國民黨指出,2003年4月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總統府進行大法官提名審薦,當時審薦小組召集人呂秀蓮決定主動函請立法院、司法院、教育部、法務部等4機關,以及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臺聯、新黨等5個政黨推薦人選,質疑賴總統爲什麼把陳總統全部抹去了?強調歷史不能隨便被竄改、修正。

總統府又搬出「馬維拉」功夫,稱扁朝確實曾函請國會主要政黨推薦優秀人選,但各政黨並未推薦,且當時國民黨、親民黨都稱「大法官職司維護憲政體制,屬性超然,提名人選應尊重專業,摒除政治考量」,認爲政黨不宜推薦人選,所以後來馬英九執政的審薦小組便決議不再函請任何政黨推薦人選,之後蔡英文也是循此例進行。

總統府做足功課,找出資料佐證無此「慣例」打臉國民黨,也不忘嘲諷在野黨,這些脈絡年代並不久遠,查證亦不困難,呼籲政治人物本於事實、理性問政,勿昨是今非。顯然對在野黨此舉十分不客氣,更爲接下來的提名作業及人事同意權大戰埋下導火線。

總統府大可不必如此盛氣凌人,需知賴政府和扁政府一樣都是少數政府,一個沒有獲得國會多數支持的政府,當然無法和馬英九、蔡英文完全執政的榮景同日而語。而陳水扁懂得在首屆任期提名大法官時尊重國會在野政黨的看法,就算在野黨事後未提出人選,至少人情義理都做到了,後來也順利完成15名大法官的人事作業。

憲政回正軌 護人民權益

除非民進黨政府要的不是朝野和諧,只想藉由「大罷免」重返過去完全執政的榮光,尤其國民黨連面對罷免「以罷制罷」都搞得如此難堪,又有什麼實力和執政黨談判。總統府補提名7名大法官,說穿了只是爲了要「合法合憲」照程序走,未來若再被否決,又可把責任推給在野黨,朝野倘若都是如此想法,「團結」2字皆是空談。

以目前司法界曝光的推薦名單來看,都是實務界一時之選,包括檢改大將陳瑞仁、高檢署主任檢察官林麗瑩、最高法院庭長魏大喨、法官鄭純惠、蘇素娥及最高行政法院法官張國勳和審理太陽花學運案、判黃國昌22人無罪確定的女法官張惠立,縱使部分人過往曾經政治表態、承審過政治性案件,但與之前所提名的姚立明等人相比,政治圖譜並不明顯。

憲法法庭能否正常運作,如同民進黨政府一再強調關乎人民權益重大,不管過去馬、蔡沒有徵詢在野黨,現實是上次7人全軍覆沒,連民進黨自家人也不挺。朝小野大的局面,賴政府更不能一意孤行,尤其上屆大法官對於死刑釋憲、國會改革等判決都唯黨意是從,違逆民意,此次再提名自然要慎重周全。

國內政局對立嚴重,今年大罷免潮勢在必行,行政院不斷透過覆議和釋憲手段加大人民對在野黨的仇恨值,也讓憲法五權分立的體制受到衝擊。距離大法官最後提名人選出爐還有段時間,爲長治久安計,賴總統要氣度宏偉、心胸廣闊,充分尊重在野黨,提出適當人選,讓憲政運作迴歸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