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楊振寧開創的科學新境界
中國時報社論
當代物理科學巨擘楊振寧,10月18日以103歲嵩壽辭世,引發社會相當熱烈的追思。楊振寧成爲近代科學史上的典範人物,不只於他曾經獲得普世尊崇的諾貝爾獎,更緣於他的物理科學工作展現出一種非凡的美感風格,爲人類宇宙認知開創了全新格局,贏得當代物理科學界的普遍欽仰,加上他作爲科學家所展現的一種社會風範,在在塑成他如此一個跨出科學界線,受到社會普遍矚目的公衆形象。
近代科學史的典範人物
近300年來近代科學帶給人類文明的衝擊是有目共睹的。尤其上一個世紀,物理科學在面對物質微觀結構的探索迭有突進,以狹義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帶來對於宇宙結構的全新認知,造就人類操控物質微觀結構能力的飛躍發展,引致工業經濟面貌鉅變,改變人類競爭對抗的面貌,甚至決定歷史進程,也使得20世紀被定性爲一個物理科學的世紀。
在如此一個歷史大背景之下,20世紀的物理學家取代過去引領人類思維視野的文史哲學藝術大家,成爲人類歷史中受到仰望的新英雄,愛因斯坦就是其中最受矚目的典範人物。楊振寧其生也晚,沒能趕上20世紀20年代量子力學革命大潮,但是在上世紀的50年代,他快速崛起成爲開創人類物理知識的領航者,他有緣見到同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愛因斯坦,也與量子力學的開創大師狄拉克等人論交談學,建立起他在人類物理科學歷史中的關鍵地位。
一般都知道,楊振寧在物理科學上的成就,一項是他與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質疑,他們也因此獲得了社會尊崇的諾貝爾獎。其實楊振寧還有另外一項物理成就,一般稱之爲「楊—米爾斯規範場論」,比諸他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對物理科學帶來的影響更爲深遠,使得他成爲建構近代理論物理基礎的一代大師,受到當今物理學界的普遍景仰。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他在新加坡一項會議上發表的《物理學的未來 重新思考》,對於過去50多年物理科學的進展坦率提出評價與展望。許多科學家評價,這將會是物理科學中不朽的歷史文獻。
楊振寧做出傑出的物理佳構,他不只是用美妙數學描摹出宇宙認知的理論,也由思維探索中,透視出主導宇宙結構的大規範,他提出的「對稱決定交互」觀點,對於人類認知宇宙的視野帶來一槌定音的啓蒙作用,引領一個世代物理科學探索物質理論方向的進展。
世界觀受儒家文化影響
就如同他在獲得諾貝爾獎的演講中說的,他認識到自己是東方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和諧與衝突的產物,也爲此感到驕傲。因此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他深刻意識到自己的獲獎,不只是給他個人帶來榮耀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幫助中國人改變了自覺不如人的心理作用。這當然與後來他投入關心中國人世界的學術文化、甚至政治社會事物息息相關,他的投入引來了讚賞與批評,他自謂無怨無悔。
楊振寧並非完人,他在晚年回到中國大陸長居,因爲再次婚姻的年歲差距以及回國時機,都在社會上引起過爭議,楊振寧一貫的是坦然面對,他不只是出現在上課講堂與演講的大廳,在他居住的清華大學校園中,在學生的餐廳食堂裡,也可以看見他與太太的身影,隨着時間讓社會逐漸認識了他在一種真摯誠懇人生態度中,自然而然的生活。
作爲一個地位崇高的大科學家,楊振寧無可避免的也會被追問對於科學、甚至歷史文化的看法,他的態度也是一貫的坦誠。在晚年的訪談中,他沒有過分高舉科學帶來社會改變的社會意義,他曾經說,由於人類面對大量的問題,21世紀物理學很可能被各種應用問題主導,這些雖然是非常重要,但是與20世紀的物理主旋律相比較,將缺少詩意與哲學的品質。
他也總是強調,自己是一個受到儒家傳統文化「吾日三省吾身」教訓下,引導出來的一種世界觀,與西方許多大科學家有不同的世界觀。他曾經站在科學的絕巖頂峰,但是登高自危,面對人類汲汲於解答宇宙問題的努力,他是一個保守的革命者,他說的「科學會有世俗的成功,但是永遠追不上自然的複雜」,是一個很好的註解,也是他留給世界最爲珍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