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內外交困 國安團隊豈能兒戲
中國時報社論
總統府日前宣佈,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及劉得金出任諮詢委員,臺北市議員趙怡翔、總統府發言人李問接任國安會副秘書長,即日起生效。搭配現有的副秘書長林飛帆,3位副秘書長都不超過37歲,「年輕化」令人耳目一新,給予年輕世代機會是件好事,但國安會副秘書長參與國防、外交與兩岸決策,茲事體大,絕非是可以安插親信、酬庸的一般職位,更不宜作爲政治人物刷資歷的跳板。
用人唯親 缺乏專業歷練
林飛帆與趙怡翔都是頂着「小英男孩」光環平步青雲,李問則是受到賴清德的特別拔擢,但除了「口譯哥」趙怡翔有2年多駐美國代表處政治組長經歷外,3人的學經歷都缺乏國安專業與實務歷練,暴露出目前國安外交決策機制的結構性問題,難怪臺美雙邊關係及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幾乎到了束手無策的地步。
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說,國安人士調整的目標在強化國際、區域情勢、境外敵對勢力滲透及灰色地帶挑戰之因應;她又說,總統要借重兩位諮詢委員在外交及國防領域豐碩經驗及長才,與兩位專業背景與創新思維的年輕人才,共同厚植國安團隊工作量能。這些說詞充滿了矛盾。
雖然國安會諮詢委員是總統特聘,相當於部長級,而在行政體系中需要經過副秘書長、秘書長,例如馬英九時期的楊永明、蔡英文政府的陳文政,都是在經歷國安會諮詢委員後出任副秘書長,兩者孰重一目瞭然。總統府口口聲聲說,要借重徐斯儉與劉德金在外交與國防領域的經驗與長才,實際是「明升暗降」,讓出位置給「信賴人馬」。
最令人費解的是,川普政府對臺灣態度曖昧不明,川普2.0關稅貿易戰方興未艾;大陸積極加速軍事現代化,進一步掌握對臺灣問題的主動權與主導權,無論兩岸及對外關係,已進入前所未有的深水區,賴政府完全不考慮負面風險,選擇在最敏感脆弱、需要穩定力量的時機,由3位缺乏歷練的年輕人擔綱國安要職。
國安會是總統最重要的諮詢機關,並肩負協調各部會任務,雖沒有執行權,在範疇廣泛的國安決策過程中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因此有「太上行政院」的說法。嚴格來說,賴清德就任1年多來,國安會並未發揮應有功能。他於今年舉行兩次國安高層會議,2月14日的會議策定臺美關係、半導體產業發展及兩岸關係三大面向國家策略方案;3月13日的會議界定中國爲「境外敵對勢力」,針對中共統戰威脅提出「賴17條」因應策略。前者空泛、原則性的裁示根本無法因應川普2.0帶來的衝擊;後者堆疊兩岸更深敵意與仇恨值,並引發中共的「海峽雷霆-2025A」演練,兩岸關係走上不歸路。
人事角力 折損外交戰力
川普關稅大刀極限施壓,臺灣面臨20+N%關稅、產業鏈移植美國,取消對美農產與水產、汽車及附屬產品關稅,232條款對半導體及衍生產品課高關稅,衝擊整體經濟產業發展;在政治層面,川普卻迴避臺灣安全的承諾,賴政府未能警覺問題已升高到國安層次,更未啓動國安機制,謀取有效對策,僅倚重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率領的談判小組孤軍作戰,任憑美方予取予求。
除了國安會本身外,外交與國安體系之間的角力也影響對外關係開展,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歷任駐美代表與外交部長,有「外交教父」之稱,自認對外交部仍有相當影響力,在離任前對相關人事提出建議名單,但現任部長林佳龍也有旺盛企圖心,幾乎完全推翻了吳釗燮的建議,現在又因爲駐美代表人選,雙方嫌隙浮上臺面,無形中折損了對美外交工作戰力。
從去年開始,更換駐美代表俞大㵢傳聞不斷,人選包括吳釗燮、駐加拿大代表曾厚仁,以及最近傳出的徐斯儉,但外交部立即澄清,目前沒有人事規畫。駐美代表是最重要的駐外使節,賴政府無法當機立斷,任憑謠言滿天飛,沒有臺北充分信任與授權,俞大㵢無法贏得美方尊敬與重視,對美工作難上加難。
全球地緣政治瞬息萬變,政經挑戰嚴峻,賴政府施政無方,落入內外交迫困局。如今仍用人唯親,無視國安風險,以二軍上陣,臺灣的安全態勢面臨巨大挑戰,賴政府豈可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