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陸委會別斷了兩岸交流生機

中國時報社論

兩岸對立日益緊繃,但同文同種的歷史淵源、雙方綿密多元的交流合作也爲化解敵意、促進和解提供了機會。然而民進黨政府對兩岸交流合作的控制愈來愈嚴厲,儼然重回戒嚴的「三不」時代,這實質上是在兵兇戰危時刻還要拆掉安全網,必然讓臺灣一步步陷入無可挽回的危殆絕境。

儼然重回戒嚴時代

中華民國章法學會與福建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等陸方單位合辦「2025年第2屆『共讀一本好書』徵文大賽」,推薦書單中除了大陸作家,還有林良與張文亮兩位臺灣作者的作品。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轉發了這則訊息,陸委會就聲稱接獲檢舉,指這個活動涉嫌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配合對岸文化統戰」,並要求教育部查辦將比賽資訊轉傳給學生的區桂芝。區桂芝反駁說,國內外的中文活動她向來都會轉給學生參考,書單是中文學系的,這樣要做什麼統戰的文章?

其實,自從區桂芝批評民進黨的「無恥課綱」而在網上爆紅後,這位敢言的老師就成了綠營的眼中釘。不久前她接受陸媒訪問,批評賴清德總統將中國大陸定調爲「境外敵對勢力」,教她如何面對在大陸的父母?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樑文傑當時強硬表示,配合對岸黨媒說出宣傳語言「真的不適合」,建議臺北市教育局及北一女判斷她是否適任,意思是應該讓區桂芝停職。

現在又揪着她一則用LINE轉發的徵文訊息不放,見獵心喜地想進一步落實她是「中共同路人」。和大陸方面合辦活動的中華民國章法學會,原本不過是由一羣研究中文辭章學的學者組成,一向浸淫於學術天地,竟突然間成了和大陸黨政軍合作、配合文化統戰的罪犯,豈不是要嚇得六神無主?這項活動也不過是想徵集兩岸的共同閱讀經驗,究竟是動搖了國本,還是危害了國家安全?需要陸委會扣下這麼一頂壓死人的大帽子?

恐怕陸委會不能容忍的,是兩岸竟然可以閱讀相同的書,原因是同文同種,儘管繁簡不同,但使用的都是中文,而且因爲網路的流通,很多用語都相互擴散。民進黨一味搞抗中保臺,煽動人民仇中情緒不遺餘力,當然見不得「兩岸一家親」,容不得人民的友好交往,更力圖斬斷臺灣與大陸的文化根脈,把兩岸塑造成不但是分離,而且視如寇讎,才能藉着在臺灣內部任意扣紅帽子,打壓異己鞏固民進黨的政權。

在這種政策路線下,任何構築兩岸善意互動的人都是民進黨的敵人。可是,如果連「共讀一本好書」也犯了民進黨的大忌,那兩岸還有什麼交流合作是可以安心進行的?衆所周知,大陸是一黨領政的政治體制,所有單位都和黨政軍脫不了關係,辦任何活動都要相關單位批審覈準,只要有合作交流的活動就不可能不和大陸當局機構接觸。現在民進黨政府把什麼事情都拉高到配合中共進行統戰,那還有誰敢冒着惹禍上身的風險和大陸接觸交往?

共讀好書也犯大忌

請問,媽祖到湄洲回孃家,是不是在配合宗教統戰?兩岸慈善團體進行公益合作,是不是在進行慈善統戰?現在連宗教活動都要求事先報備,搞得兩岸交流風聲鶴唳。不但緊縮臺灣去大陸交流,大陸當局已經表明願意開放陸客團來臺,但陸委會就是拿各種理由作梗,不肯讓陸客來臺緩和兩岸緊張。

臺灣是否正逐漸走回戒嚴時期「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年代?當時大陸書是禁書、大陸歌曲是禁歌、大陸影視作品不能上映,人員更不可能交流往來。如果民進黨政府執意要切斷所有兩岸的互動交流,這個也砍那個也禁,是不是過不了多久,電視裡不再播《甄嬛傳》、KTV裡不準唱〈小蘋果〉?抖音和小紅書當然也不準用?

兩岸共同的文化底蘊以及民間交流累積的善意,可以避免雙方走到兵戎相見的那一步,民進黨政府再怎麼搞政治惡鬥,也不應該毀壞這張能夠保護臺灣生機的安全網。前總統馬英九說得好,「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值此兩岸寒流來襲時刻,大陸當局也應該以長遠的眼光,展現定力與善意,繼續推進兩岸的良性互動,爲雙方的共榮發展留下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