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當司法淪爲毀憲亂政的幫兇

中國時報社論

民衆黨在1月11日司法節發動「釘孤枝」遊行,15萬人集結抗議司法受政治介入的不公現況。民進黨不是虛心傾聽,而是準備以「號召民衆上街對抗司法審判者爲妨害司法公正罪之現行犯」爲題,要求司法院專案報告,擺明了把集會訴求變成罪名,把陳抗羣衆當成現行犯,踐踏法治入人於罪,民進黨已用行動證明自己是打倒皇帝做皇帝。

入人於罪 做賊喊抓賊

民進黨立委將於13日邀請司法院、法務部於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專案報告,討論「釘孤枝」的主辦方民衆黨及參與民衆是否爲妨害司法的現行犯。這種猶如「法盲」般的討論事項,乍聽以爲是假新聞,卻將活生生在最高民意殿堂上演。民進黨立委明知會招來質疑,又爲何要司法院與法務部配合演出?這讓人聯想到喬治‧歐威爾的反烏托邦名著《1984》所描述的「歐威爾主義」:在極權國家,政府藉由嚴厲執行政治宣傳、故意提供虛假資料,對人民洗腦以控制社會。

換言之,這場專題報告是嘗試以顛倒是非的方式,把質疑司法不公的政黨與人民,反過來變成「製造司法不公的元兇」;在此邏輯下,當前執政黨以政治力介入司法的雙標怪現象,自然能順理成章,成了維護司法公正的一方。這套謬論發生在民主國家是何其悲哀?一個以民主進步爲名的政黨,嘗試扭曲普世價值所認定的正義,又是何其諷刺?當「司法不公」成爲新臺灣共識,民進黨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把提出問題的人解決掉,這真的可行嗎?

民進黨應思考的是,在寒冬的雨天中,一個領導中心已被連根拔起的民衆黨,爲何能用一句「釘孤枝」就把15萬人找上街頭?這真能以偏頗的「無知雜草聲援貪污柯P」來自我安慰並視而不見嗎?若不嘗試爬梳這股民怨浪潮的發展脈絡,未來就可能被自己的無知反噬。

近年來,當我們看着時任法務部長的邱太三爲逃漏稅逾4億的醫療集團院長違法關說後,卻能華麗轉身成爲陸委會主委;看着柯建銘向法務部長關說,施壓檢察官不得對涉己弊案上訴,卻能繼續被拱爲民進黨萬年總召;看着檢調聯手對涉嫌掏空臺鹽數億的陳啓昱「急案緩辦」,東窗事發能有法官給予無保請回,失聯落跑還能享有總統的溫情苦勸。

直到近期「百億賭王」林秉文棄保潛逃,臉書發文嗆「回去的時間我自己訂」,法務部長鄭銘謙不自覺羞愧要求限期逮人就罷了,竟還稱「歡迎他自己投案」。或許,就因爲有這種「細漢部長」,北檢5名檢察官與吳乃仁餐敘時,明知對方賤賣臺糖土地、積欠國家1.7億,卻還能若無其事聽他談論退休生活。

民衆憤怒 爲司法默哀

大法官的沉淪更令人不忍卒睹。以前的大法官是憲法守護者,他們在司法界的地位猶如神一般的存在;他們對憲法的解釋,社會大衆視如皇后貞操不容質疑,但現在呢?

蔡英文時代民進黨完全執政,把立法院當成行政院的橡皮圖章;現在賴清德時代,橡皮圖章移交給大法官,他們把釋憲當成揣摩上意照案通過,還加碼附贈魔術橡皮擦,抹去國會改革,連死刑都可以變不見,現在還覬覦起《憲法訴訟法》,恐將自己裁決自己的釋憲權限,憲法守護者成了毀憲亂政的幫兇。

這些怪事,每一件的荒謬性在國外都足以搬上大螢幕,但在臺灣卻彷彿成了沒有完結篇的連續劇,天天上演,看不見盡頭。民衆苦不堪言,上街喊個兩聲,結果民進黨說你是「妨害司法公正的現行犯」,這到底是臉皮太厚心太黑,還是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才能如此煞有介事做賊喊抓賊?

更幽默的是,民進黨曾痛罵《集會遊行法》是惡法,認爲這是箝制公民政治自由空間的威權遺毒,現在卻把集會遊行視爲犯罪證據,把抗議訴求當成罪名,此舉或可讓司法繼續扮演政黨的工具,但民進黨難道不曉得這麼做的結果是在革自己的命嗎?

民主的基石奠基在法治,法治的基礎仰賴有風骨的司法人員。當人民在司法節這天,站在以黑底白字寫着「拒絕綠色威權‧還我司法正義」舞臺前,用喪禮風格爲司法默哀之際,我們的司法檢調如果還在排隊親吻執政者的戒指,或許,我們告別的對象可能就不只是司法正義,還包括得來不易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