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辦好世壯運 多點體育少點政治
中國時報社論
由臺北市和新北市共同舉辦的世界壯年運動會,17日開幕30日閉幕,一連舉行兩個星期。這是臺灣繼2017年臺北世大運後,睽違8年再次舉行國際運動賽事,且參賽總人次高達4萬8164人,創下臺灣歷年來國際綜合性運動賽會的紀錄,相當難得。對目前瀰漫着大罷免政治煙硝和關稅不確定性的臺灣來說,能有這樣一個可以轉移、分散社會不安氣息的大型盛會,也算是近期爲數不多的正面好事,值得期待。
綠營心態 充滿敵意
由於世壯運的選手是以個人名義參賽、不是國家代表隊,因此向來被認爲政治味最低,觀衆和選手理當可以享受純粹、熱鬧的大型運動賽會。不料,從賴清德總統到底要不要參與開幕式開始,世壯運似乎就充滿了濃濃的政治角力意味,幸而最後賴政府決定派出副總統蕭美琴代表與會,而非先前外傳的行政院政務委員史哲,總算化解了賴政府過分冷處理世壯運的疑慮。
但是從上次世大運的經驗來看,朝野還是必須約束各自陣營,不要故意攜帶各種充滿政治意涵的物件,干擾比賽、破壞賽場秩序,這不但會貽笑國際,也可能對選手和觀衆造成危險;政治人物尤其不要帶頭鼓譟惹事。當然,從近日陸續揭露的活動設計、賽事安排與賽場環境的諸多缺失來看,市政府和執委會確實有不少需要加緊改善和調整的地方。接下來世壯運天天有賽事,參與的選手和觀衆很多,絕對不可大意。
值得注意的是,世壯運執委會曾有承辦世大運的經驗,理應不至於輕忽許多關鍵細節,令人擔心。而朝野對立日漸惡化、嚴重缺乏互信,使得民進黨及綠營對由臺北市和新北市這兩大國民黨執政縣市舉辦的世壯運,不但不願伸手協助、提供資源,甚至充滿敵意,確實增加雙北的困擾。
從民進黨臺北市議員頻頻轉發臉書粉專「靠北世壯運」貼文,並屢屢訕笑、挑剔、嫌棄臺北市政府及世壯運執委會的所作所爲,可以看出綠營的心態,明顯對世壯運不懷善意,這實在令人遺憾。畢竟,如果把盛會的氣氛搞得烏煙瘴氣,臺灣展現在衆多國際友人面前的將會是一個互相牽制、批評的對立社會,這對賴政府也不是好事。
其實,對今年進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來說,舉辦世壯運可說是恰逢其時,因爲世壯運的宗旨是促進全民運動且限制參加選手必須30歲以上,是高齡友善的國際運動會,很契合臺灣社會的發展脈絡。
根據執委會統計,報名這屆世壯運的選手中,最高年齡爲105歲,打破世壯運記錄,90歲以上的報名者有15名,一半爲外國選手,其中包括藝人周杰倫妻子昆凌的祖父。其他參賽者還有藝人蕭煌奇、王陽明、玖壹壹團員、101董事長賈永婕等;此外,退役職棒選手周思齊、高國輝將重返棒球比賽,奧運國手袁叔琪、陳詩園、譚雅婷等人蔘與射箭比賽。可以說,無論想看熱鬧還是想看門道,皆有可取。
高齡友善 展現臺灣
行政院爲辦理全國運動業務、推動全民運動並管理相關政策,去年10月公佈將教育部體育署升格爲「運動部」,立法院已於今年初三讀通過《運動部組織法》等配套法規,預計運動部今年就可成立,世壯運是體育部正式掛牌前最重要的運動賽會,深具意義。綜合以上,雙北世壯運理應得到賴政府的重視並大力支援。
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即將於5月19日至5月27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臺灣連續第9年未獲邀請,衛福部組成的「世衛行動團」已於16日出發前往日內瓦,努力尋求爲臺灣發聲的機會。賴政府積極想讓世界看見臺灣,就算沒有收到邀請函也想闖一闖WHA,這樣的積極用心值得稱許。然而,對就在臺灣舉行的國際運動盛會,從中央到綠營地方民代怎麼都是一副不理不睬、甚至是「看雙北鬧笑話」的冷漠與負面態度呢?這未免太矛盾了。
老實說,世壯運如果能夠辦得圓滿順利,那不會只是雙北的成功,而是整個臺灣都得分;世壯運不僅僅只會帶給雙北市長蔣萬安、侯友宜光環,而是所有臺灣人的光榮,相信中央執政的民進黨一樣可以享受與有榮焉之感。期盼賴政府攜手地方政府,辦好世壯運,雙北市民乃至於全體國人都能成爲熱情溫暖的主人,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享受這充滿活力與動能的世壯運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