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普法宣傳重要性 視聽作品賦能法治中國建設

本報記者 倪兆中 張榮旺 成都報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這爲新時代的法治傳播工作指明瞭方向。

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10.91億人,網民使用率達98.4%,網絡視聽第一大互聯網應用地位愈加鞏固。隨着網絡視聽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以視聽爲媒,以創新爲益,來探索法治精神與現代傳播的結合方式,已成爲網絡視聽行業的應有之義。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的論壇上,多位來自國家相關部門以及知名企業的代表,從不同角度闡釋視聽作品賦能法治中國建設的意義、方式和建議,提升視聽作品普法宣傳的重要性,進一步推動法治建設。

國家機關強力引導

通常而言,法律知識相對枯燥,如何將專業生硬的法言法語轉化成普通羣衆樂於接受的“俗言俗語”,是法治宣傳的一個難點。中國網絡視聽協會副會長魏黨軍表示,法制傳播不是簡單的信息灌輸,而是長期的價值引領,要真正觸達人心,離不開高質量內容的持續供給與創作體系的不斷完善。

當前內容並不稀缺,真正稀缺的是有溫度、有判斷、有邏輯的表達。魏黨軍認爲:“我們要在機制上傾斜資源,推動創作者把法講得生動,讓法治精神飛入尋常百姓家,真正形成健康持續富有活力的法治視聽生態。”

2024年,國家廣電總局會同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相關部門共同啓動了“跟着微短劇來學法”創作計劃,推動微短劇賦能法制宣傳和普法教育,推出了一大批精品佳作。

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副司長範潔表示,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到6.62億人,微短劇獨立應用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增至101分鐘,法制微短劇將成爲普法宣傳的重要創新載體。在創作計劃的引導下,已經涌現出了《石俊峰辦案記》《反詐風暴》《包大人現在是2025》等衆多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多改自真實案件,通過緊湊的劇情設計,將未成年人保護反詐防詐騙等法律知識融入日常生活場景。

範潔說,未來還將推動法制宣傳新模式,將線上線下相結合,讓法制宣傳更接地氣。比如法院題材的微短劇《雲法庭請斷案》,就通過網友們的沉浸式辦案,增強大衆的法律意識了。“我們將通過微短劇引導人民羣衆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守法,遇事找法,使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近年來,影視行業涌現出許多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影視劇,這類作品不僅跟社會大衆關係緊密,也蘊含諸多法理深義。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副局長姬忠彪說,全國法院平均每年收案超過4000萬件,這4000多萬件案件不僅僅是一組司法的數據,更是蘊藏着時代問題矛盾的法制故事的富礦。

在姬忠彪看來,僅靠法院自身的力量,難以充分挖掘和傳播這些案件,法治故事的宣講需要以協同機制突破圈層壁壘,法院、媒體和人民羣衆三方要同頻共振,才能產出叫好叫座的影視作品。

最高人民檢察院新聞辦公室二級巡視員範子文也提到了打破普法壁壘,他說,網絡視頻平臺具有開放性和便捷性,人們能隨時隨地觀看網絡視頻作品,這使得普法不再侷限於特定的場所,真正實現全面覆蓋。

社會企業用心創作

法治中國的建設,除了國家機關的引導,各個網絡平臺也具有重要影響。近年來,愛奇藝推出了多部法治題材的影視劇。愛奇藝執行總編輯樑萌介紹,目前愛奇藝正在創作的影視作品中有將近1/3的作品,都是跟法制題材相關的。

法制題材的影視作品往往以公檢法部門辦案破案過程爲核心看點,其創作的關鍵點就在於,需要兼顧真實性與藝術性,專業性與通俗化,更要在嚴肅和娛樂之間找到一個動態的平衡。

樑萌表示,這些年愛奇藝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極具鮮明的現實主義特徵,敢於對社會議題進行迴應和正確引導。“我們認爲法治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在冷峻的現實主義中埋下溫暖的種子,讓理性與溫情在光影中共生。”

但她也同時表示,法治題材影視劇的普法教育不是對法條的機械複製,更不是居高臨下的單向說教,而是要用藝術的巧思在法律理性的框架下探尋人性的溫暖,激發觀衆對於法治問題的深刻思考,以實現冷峻現實主義與溫暖人文關懷的辯證統一。

作爲年輕人聚集的b站,日均活躍用戶有1.03億人。嗶哩嗶哩泛知識區負責人王歡介紹,b站內容豐富,用戶不僅在b站上看視頻,也可以在b站上學習,b站有不少法律類的up主,因此也是普法宣傳的好陣地。

作爲知名短視頻平臺,快手也同創作者保持密切聯繫。快手研究院研究員農雅晴介紹,在快手有專業的法律運營團隊,他們會發布關於法律知識創作者的激勵計劃,同時也會扶持孵化達人。同時,快手還活躍着一個虛擬法律主播,主要通過直播私信等方式爲粉絲提供法律援助。

快手擁有3.3億名三農用戶,經常出現諸多涉農法律問題。農雅晴說,快手對此推出了一個叫作律師幫幫團的IP,在春耕秋收的重點時期,將有專業律師通過直播連麥和視頻普法的形式,把法律法規轉化爲三農用戶聽得懂的法律知識,解決他們遇到的法律難題。

總體上看,通過法制視聽的創新力量來賦能中國法治建設,開啓普法世界的新篇章,已是當前視聽行業的一個重要趨勢。可貴的是,法治傳播正在以更加年輕更加活躍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走進羣衆心中。

(編輯:吳婧 審覈:杜麗娟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