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財知道》買房vs存ETF?波段女王陳詩慧:我選擇7成資金壓在房產
波段女王陳詩慧坦言,自己有七成資金放在房地產,只保留部分資金靈活操作股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面對變動劇烈的股市與高房價壓力,買房對許多小資族而言既是夢想,也是風險。《中時財知道》節目邀請到「波段女王」陳詩慧,分享她如何從股海翻身、靠買房找回安全感的心法。陳詩慧坦言,自己有七成資金放在房地產,只保留部分資金靈活操作股票。「房子給我的是穩定與安全感,不會像股市一天跌掉幾十萬。」她曾經重押石油崩盤慘賠,最後靠把房子貸款再重返股市,「這兩者就像水與電,可以互補運作。」
對於首次購屋族,她給出「地點、建商、資金配比」三大原則。首先是地點,「Location永遠是第一順位」,交通便利、鄰近學區與商圈是基本配備;其次是建商口碑,甚至建議追蹤那些一開案就秒殺的建商,「貴一點沒關係,反而最保值。」第三項原則是評估自身資金狀況,「不是有多少貸就買多少房,而是買你能力範圍內最實在的選擇。」她建議小資族可從非市中心的小套房下手,地段可以選擇如頭份、新店或嘉義高鐵特區等潛力區域。
陳詩慧舉例,一位記者朋友只用100多萬頭期款,在新店買下一戶700多萬的新親案,每月前3年只繳利息,一萬出頭即可入住。她強調:「不是擁有多大空間才叫幸福,而是能穩穩擁有一間自己的房。」回顧個人經驗,最值得的一間房,是她以300多萬購入的竹北小宅。當時她與先生經濟獨立,房貸壓力全由她承擔,「壓力讓我更努力工作、爭取績效、升職加薪,也造就後來的資產累積。」如今房產翻漲三倍,讓她以過來人身分提醒女性族羣:「買房不是壓力,是讓你人生開外掛的起點。房子在自己名下,你會有底氣、有選擇權。」
她也鼓勵大家可參考「跟着臺積電走」的選址邏輯。從竹北到嘉義,臺積電2奈米新廠設點處如嘉義高鐵站、科學園區與長庚醫院特區,房價仍處於相對起漲點,「不妨用10年眼光看未來,當年我買竹北時,旁邊什麼都沒有,如今早已變成精華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