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烤肉小心「高風險食材」 醫警告:一羣人恐同時中鏢
醫師提醒中秋烤肉當心諾羅病毒。(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中秋連假不少家庭或朋友聚會會選擇烤肉,林口長庚兒科醫師吳昌騰提醒,民衆要小心「諾羅病毒」引發的集體腸胃炎危機,近期兒科急診除了流感病患外,也接獲多起急性腸胃炎個案,尤其海鮮、牡蠣等容易受污染的食材,以及不慎處理的烤肉食物,恐讓歡聚時光瞬間變成多人中鏢。
吳昌騰昨(4)日於臉書發文指出,諾羅病毒主要有2種傳播模式,首先是食源型傳播,民衆若吃到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例如海鮮尤其是牡蠣,通常在1至2天內同桌或同場的多人會同時出現症狀,多見於餐廳、外燴或大型聚會;其次是人際型傳播,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會污染環境,包括廁所、洗手檯、把手及料理臺,其他人若觸碰後再摸口鼻,也可能被感染,常見於學校、醫院、安養機構或家庭聚會。
吳昌騰說,臨牀上諾羅腸胃炎潛伏期約12至48小時,發病迅速,主要症狀包括噁心、反覆嘔吐、非血性水瀉及腹絞痛,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低度發燒、頭痛與倦怠,病程通常1至3天,但嬰幼兒、年長者、孕產婦或免疫力低下者容易脫水,病程較長,提醒若出現中重度脫水、持續高燒、血便、劇烈腹痛或反覆嘔吐無法補水,應立即就醫,以免危及健康。
爲避免諾羅病毒感染,吳昌騰建議聚餐前後勤洗手,尤其備餐和如廁後要加強清潔,海鮮等食材要確保新鮮、充分加熱,牡蠣烤熟中心溫度至少達66°C,生熟食材與器具要分開使用,若出現嘔吐或腹瀉症狀,症狀消退後48小時內不要進廚房,強調重視個人與環境衛生,才能避免因諾羅病毒破壞節日歡樂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