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忠縣:專家服務全鏈條,振興有“才”又有“財”
重慶市忠縣馬灌鎮一處果園裡,技術員周明富打開手機上的“忠橙智管”小程序,輸入“柑橘裂果問題”後,第二天,縣裡派來的專家服務團成員、忠縣農業農村委農技中心副主任冉元龍就趕到了果園。
“專家來了不是簡單講理論,而是手把手教我們水肥調控,還留了配方。”周明富說。這樣的精準對接,源於忠縣創新的“一鄉鎮一產業一組團”人才幫扶機制。
在忠縣,每個鄉鎮都佈局了特色產業,每個產業都有專屬的專家服務團。白石鎮的筍竹產業由浙江農林大學教授領銜的團隊幫扶,永豐鎮的柑橘產業由中國農科院專家團隊支撐,烏楊街道的生豬養殖場匹配了重慶畜牧科學院的科研人員支持。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縣已組建11個這樣的專家服務團,覆蓋10個試點鄉鎮的主要產業。
“以前技術培訓理論多、實操少,現在專家直接到地裡,現場解決難題。”拔山鎮種糧大戶王建國說。去年秋收時,他家的水稻出現大面積倒伏,通過鎮裡“點單”,縣裡派來了糧油產業服務團的農藝師。專家診斷是播種密度過高所致,不僅當場指導補救,還幫他們調整了今年的種植方案。
這種“點單式”服務背後是一套嚴密的供需對接機制。忠縣創新建立“鎮街點單—平臺派單—部門接單”全鏈條服務流程,通過村民線上點單、鎮街線下走訪收集需求,動態生成產業需求清單,精準鎖定10個試點鄉鎮柑橘、筍竹、生豬、糧油等特色產業的技術堵點與人才缺口等問題,實現需求從採集到響應的閉環管理。截至目前,全縣已收集柑橘保鮮、竹筍加工、生豬疫病防治等43項具體技術需求,解決率達92%。
產業幫扶不僅要解決生產端問題,還要打通銷售端瓶頸。忠縣引入電商服務團培訓農戶直播帶貨技能,還在10個試點鄉鎮的專家服務團以及專家“飛行團”中配備了營銷專業力量,聯合專業品牌策劃機構協作,爲當地特色產業制定品牌發展戰略。同時,整合線上線下渠道資源,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拓展市場,提升品牌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爲實現人才幫扶機制長遠發展,忠縣還建立“師帶徒”培養模式。永豐鎮的柑橘種植大戶劉兵已跟專家學習兩年,如今已能獨立處理常見病害防治,還帶動周邊5戶農戶組建了合作社。
縣委組織部幹部田燦說:“專家不能永遠駐守,我們要培養自己的技術骨幹。”目前,全縣已培養本土產業技術骨幹34名,實現“服務一團、帶動一片、造血一方”的可持續人才發展格局。
爲讓每個特色產業都能有專家護航,讓更多農戶能享受到精準服務,忠縣正積極擴大試點範圍,計劃到2027年將“一鄉鎮一產業一組團”人才幫扶工作在全縣25個鄉鎮實現全覆蓋推廣,培育農村實用人才1000人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5家以上,打造至少2個具有全市乃至省級影響力的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持續爲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王松濤)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