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曹縣“全鏈條”服務體系打造“產改”引擎
來源:中工網
中工網訊 山東省菏澤市曹縣產業工人規模超25萬人,作爲山東省第一批“產改”試點單位,通過強化技能培訓、完善權益保障等,創新構建“產改工人服務鏈”,2024年獲評“山東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表現突出集體”。
構建“全鏈條”服務,從“下”到“上”,築牢產改“基石工程”。曹縣總工會深入基層一線,瞭解產業工人需求,建立“企業工會-鎮街工會-縣總工會”三級服務體系。企業工會創新定製“職工之家”,配置心理療愈、文娛社交等個性化人文關懷服務;在鎮街站點全域佈局78個“工會驛站”,上線“齊魯工惠”智能導引,形成15分鐘服務圈;縣級中心投資80萬打造700平方米智慧服務中樞,整合法律援助、政策諮詢、困難救助等12項職能。基本實現三級服務陣地全覆蓋,服務覆蓋率從2020年的65%提升至2024年的95%,年均服務職工20餘萬人次,職工訴求響應時間縮短至24小時內。
強化技能服務,從“學”到“練”,鍛造產改“硬核實力”。曹縣總工會聯合職業院校及10家龍頭企業,構建“政校企”協同培訓機制,“訂單式”培訓精準賦能。圍繞電子商務、漢服加工、木製品加工等縣域主導產業,開展技能人才培訓56期,培訓技術工人4800餘人次,85%參訓者實現技能等級提升。年辦15個工種職工技能賽,2024年參賽人數突破4000人。創新承辦全國電商直播賽,吸引28省158名選手參加,賽後促成多名主播與企業簽約。全縣42家企業自主開展“技術比武”“四技”“五小”等活動,參與職工6800餘人,累計徵集創新提案3500餘條,其中862項被企業採納應用。通過學練結合,持續提升產業工人實力,實現“提技能-升產業-增效益”閉環式良性發展。
完善權益保障,從“幫”到“扶”,夯實工會“暖心工程”。曹縣總工會整合社會資源,在職工服務中心設立法律援助站,聘請8名專職律師、3名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推動300餘家企業簽訂“1+3”集體合同,覆蓋職工3.6萬人。累計爲職工辦理法律援助維權案件48件,勞動仲裁41件,訴前調解393件,實現職工維權“零距離”,直接挽回職工經濟權益1000餘萬元。聯合團縣委、企業、社區開辦“職工子女暑期託管班”24期,讓產業工人安心工作,無後顧之憂。建立困難職工動態檔案,累計發放慰問金、助學補貼256.84萬元,惠及職工1032人次。
打造品牌服務,從“工”到“匠”,激活產改“內生動力”。實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戰略,聯合2家院校、1家企業成立“曹縣工匠學院”“曹縣電商工匠學院”。根據菏澤市總工會“十百千”工程要求,打造“領創”服務品牌,依託9家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立足企業實際,構建“師帶徒+項目攻關+技能比武”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激發產業工人學習熱情和創新活力。建立“問題導向+團隊協作+成果轉化”的創新機制,帶動廣大職工學技術、練本領,累計培育各級工匠57人,實現從“工”到“匠”的轉型升級。
(山東工人報通訊員 李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