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火鍋店員工舀廢油賣錢?回收漏洞亟需補上
01:12
重慶某火鍋店員工在室外泔水桶中翻找廢油的視頻,讓“地溝油迴流餐桌”的恐懼在互聯網上蔓延。
監管部門的初步結論是:暫無證據顯示廢油上桌,員工實爲“蹭公家福利”,將外部廢油混入店內統一回收的廢棄油脂,一週多賺40元。定性爲“蠅頭小利”的結果雖卸下了食品安全的最大隱憂,卻留下一串更值得琢磨的問號。
事件的弔詭之處在於:涉事門店與正規環衛公司簽有回收合同,賣油票據齊全,卻擋不住員工爲40元違規操作。外部不明廢油如何被帶入門店?回收容器爲何無人看管?從收集、儲存到交接,全鏈條的管理防線爲何對“小動作”形同虛設?這些細節暴露的,不僅是某家店的管理鬆懈,更是餐飲廢油回收中“制度合規”與“執行走樣”的典型割裂。
廚餘廢油本可成爲生物柴油、肥皂的原料,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但前提是全流程閉環監管。公衆的恐慌並非空穴來風,即便此次證實是虛驚一場,“員工能隨意混入外部油”的操作空間,已足夠動搖消費者對“正規回收”的信任。
編輯: 阮麗 羅軼哲(實習)
責編: 張蘊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