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中醫厭學門診三天接診49人次 超六成案例與“家庭因素”相關
伴隨着開學季的到來,重慶中小學生陸續返校,有一些孩子卻出現厭學情緒拒絕返校。心理專家提醒,厭學情緒是孩子的一種求助,家長要重視!如果孩子厭學情緒嚴重,要儘快尋求專業幫助。
2月19日,上游新聞記者從重慶市中醫院獲悉,該院專爲學生開設的“厭學門診”迎來了就診高峰。2月14至17日,“厭學門診”就診量達49人次,其中以初中生和高中生爲主。
16歲的林澤(化名)就在這裡接受了系統的治療。初中時,小澤在班裡名列前茅,升入高中後卻因一次期末考失利陷入自我懷疑。“我一想到教室就手心冒汗,整夜失眠,怕又考不好讓父母失望。”寒假期間,他沉迷遊戲逃避現實,說起新學期開學,更是直接拒絕返校。
家長焦急之下帶他到重慶市中醫院就診,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郭俊偉評估發現,小澤屬於“情緒上的厭學”,根源在於家庭的高期待與個人學習動機的喪失,“在過往案例中,還有學生出現頭痛、胃痛、嘔吐等軀體化症狀,更有甚者無奈只能休學在家。”
目前,經過系統的治療,小澤已順利重返校園。小澤的父親也改變了過去和小澤相處的模式,“以前孩子把自己關在臥室裡拒絕和我交流,聽了醫生的建議後,現在我每天陪他散步20分鐘,聊聊身邊的趣事,他心情開朗了很多。”
郭俊偉介紹,根據該院心理門診數據統計顯示,超六成厭學案例與“家庭因素”相關,如父母過度干預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或者家庭矛盾不斷。
此外,“校園環境”和“個人心理因素”也是重要誘因。“一些家長將厭學等同於叛逆,用逼迫、說教甚至責罵來應對,只會讓問題雪上加霜。”郭俊偉強調,厭學的本質是心理求助信號,需從情緒疏導入手,而非強行矯正行爲,必要時需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如何從源頭預防厭學現象的發生呢?郭俊偉給出建議,最重要的是家長應轉變觀念,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不只是關注學習成績,還要鼓勵孩子培養興趣愛好,“考不好也沒關係”這樣的話語,比“你必須進前十”更能給予孩子力量。
上游新聞記者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