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東站:TOD模式下的站城融合新範例
近日,重慶東站最後一組玻璃幕牆安裝完成,這座相當於173個足球場大小的超級樞紐正式進入驗收階段。重慶東站的建設不僅刷新了西部高鐵樞紐的紀錄,更是TOD(公共交通導向型發展)模式在中國的生動實踐。重慶東站的建設以“站城融合”爲理念,通過交通與城市功能的深度結合,爲城市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樣本。
TOD模式下的立體交通,融合高效與人性化。重慶東站的交通設計充分體現了TOD模式的核心理念—以公共交通爲導向,優化城市空間佈局。重慶被網友戲稱魔幻8D城市,而重慶東站的設計也沿用“8D色彩”:15個站臺29條背後軌道的設計,地下四層的地鐵站與地面高鐵站垂直相連,電梯、扶梯構成高效的立體換乘系統。這種設計不僅實現了高鐵、地鐵、公交的無縫對接,更通過網約車專用通道和6000個停車位解決了接送親友“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這種設計不僅提升了交通效率,更體現了對出行者的人本關懷。從設計上因地制宜,優化交通資源配置,不僅減少了城市交通擁堵,更大幅提升居民出行體驗,是TOD模式在交通規劃中的成功實踐。
站城共生,讓交通樞紐成爲城市會客廳。重慶東站的設計突破了傳統車站的功能限制,將交通樞紐和城市空間深度融合。候車大廳頂部的波浪形採光頂,靈感來自重慶兩江交匯的景觀,不僅提升了建築的美感,更將地域文化融入空間之內。負二層直達軌道站廳,一層是便民超市和快餐店,二層規劃了重慶特產展銷區,這樣的佈局下旅客不必出站就能吃上地道小面,買到特產小吃,車站真正變成了“城市會客廳”。TOD模式下看重慶東站,站城融合共生的理念下,交通和城市功能深度融合,交通樞紐與商業、文化功能有機結合,顯著提升了文化空間的利用效率,同時爲城市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小時生活圈,重塑城市空間格局。TOD模式下的重慶東站,是城市開發理念的更新,將會帶動城市運營方式的重構。不僅會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更將重塑城市空間格局。隨着渝湘、萬高鐵渝等線路開通,重慶與周邊城市的時空距離大幅縮短,形成了“一小時生活圈”。這種變化,不僅讓異地就醫、跨城求職、週末出行有了更多更優的選擇,更將帶動南岸茶園片區20萬常住人口升級爲36萬人的活力新城,實現“樞紐紅利”全民共享。通過優化交通網絡促進區域間協同發展,實現城市空間的優化升級,重慶東站是TOD模式交通賦能城市發展的生動體現。
未來之城,TOD模式下的可持續發展。重慶東站的建設不僅是不僅是交通基礎設施的升級,更是未來城市發展模式的積極探索。站前商務區的規劃中,260米的“超級環谷”正在拔地而起。22萬平方米人才公寓,1500套智能家居房間爲年輕人才提供了宜居環境。TOD設計與構建“15分鐘生活圈”緊密結合,讓高鐵新城不再是冰冷的建築羣,而是充滿煙火氣的家園。這樣的“未來之城”,優化了土地利用和交通規劃,實現了城市的綠色、低碳發展,更滿足了市民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期待,引領城市空間佈局有機更新。
重慶東站的建設是中國TOD模式的一次成功實踐。它不僅提升了交通效率,更優化了城市空間佈局,升級了城市區域功能和品質,爲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爲其他城市提供了城市發展新範例。未來,隨着更多TOD項目落地,中國的城市將更加宜居、宜業、宜遊。(任秋樺、蒲詩琴)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