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基金竇玉明:從依賴個體到信賴體系,打造可持續阿爾法大平臺
在資產管理行業,最核心的生產資料是人的智慧。然而,當智慧的載體與萬億級別資金相遇,是應該相信“靈光一現”,還是應該構築一個能持續產出智慧的精密系統?
總有先行者以敏銳的眼光審視行業變革。這場關於“個體”與“流程”、“個性”與“組織”的思辨,正是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近年來傾力求解的核心命題。
改革破局:“中歐製造”升級三重奏
2021年,正值市場火熱,公募基金整體規模突飛猛進。“隨着整體規模不斷擴張,公募基金行業如何持續輸出更穩定的阿爾法,更好地服務投資者?”這一年,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開始思考這一問題。
可持續的阿爾法並非無法實現。國際一線資管機構在管理千億甚至萬億美元規模的資金時,依然能夠有平穩的業績,“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的‘生產方式’了。”竇玉明說。
他直言,過去依靠傳統“手工作坊式”的小團隊作戰,靠少數優秀個人撐起產品業績的路徑,越來越不現實。公募基金作爲普惠型資管機構,承載着投資者的委託,投資體系的穩定性和穿越週期的能力必須依託更爲系統的組織機制。
但公募基金的核心是知識密集型的投資管理,如何讓一羣知識工作者有效協同?在這種思考下,中歐基金啓動了內部轉型工程,即投研體系開始向“專業化、工業化、數智化”改革。
專業化解決的是組織中如何產生“洞見”。在他的定義中,洞見是能夠領先市場認知、超越普遍預期的高質量投資想法,它可以是對某隻股票的深刻理解,也可以是對行業趨勢的獨立判斷。
“這需要研究員在某個行業長期深耕,基金經理專注一種風格,不斷打磨,反覆實踐,才能在特定領域建立超越市場認知的優勢。”竇玉明算了一筆賬,“如果一位優秀的研究員平均3年產出一個洞見,那麼,80個人的投研團隊每年可貢獻約30個洞見,若基金經理能捕捉到其中5個,就已是比較好的結果了。”
而一個洞見從腦海到投資組合,需要被清晰表達、被團隊理解、被執行體系吸收。因此,在專業化之上,更爲關鍵的是“工業化”,它解決的是如何高效分享和複製洞見的問題。
“‘工業化’的目標,是通過高度統一的投資理念和標準化流程,讓團隊成員之間能用同一種‘語言’交流。”竇玉明稱,例如,中歐權益投決會主席周蔚文在投研體系推行的“五要素選股模型”,就是將選股的邏輯拆解爲具體的要素和可量化的標準,讓每一個環節都有清晰的定義和共識。這樣一來,一個好的洞見就能被迅速理解、評估和採納,大大提升了團隊的整體效率,使投資機會不會在繁瑣的溝通中流失。
與專業化、“工業化”相輔相成的,是中歐基金正在推進的數智化進程,它利用技術手段進一步提升個人與團隊的效率:數量化,是將投資數據、研究報告等非結構化信息結構化存儲,構建可供團隊共享的知識庫;智能化,則是將優秀的投資方法論轉化爲可複製的模型,將人的經驗固化爲機器算法。
在竇玉明及團隊的設想中,這場改革的目標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即“中歐製造”。“這是借鑑大家最擅長的‘工業化”思維,應用於基金乃至資管行業的嘗試。”他說。
凝聚智慧:“工業化”的核心依然是個體
在竇玉明看來,“工業化”的核心依然是個體。
“每一位投研人員,都是一條精密生產線上的關鍵環節,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竇玉明說,這與在“工業化”之前各自爲戰的“單兵作戰”模式形成鮮明對比:過往,一位基金經理的離開,僅意味着一塊“產能”的減少,對其他人的業績並無直接影響;而“工業化”的協同模式,使得每個人的貢獻都以乘數效應疊加在整體業績上,一個環節的缺失,有可能會影響整條生產線的效率和產出。
與此同時,“工業化”不會抹殺人的個性,相反,這套體系更加註重專業化深耕與激發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前提是在統一的理念和流程下保持方法論一致,通過專業化分工讓每個人做到極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把這些用統一的理念高效連接起來,纔是‘工業化’轉型的精髓所在。”他說。
“‘工業化’的基礎,是一羣價值觀一致、能力更強、願意協作的優秀人才。”竇玉明表示,優秀的組織,應該能吸引最頂尖的人才,並讓他們在一個互相欣賞、共同進步的文化中成長。當團隊成員都足夠優秀,並且能高效協作,就會形成自我強化的良性循環。
漫漫征程:構建可持續阿爾法的大平臺
在“工業化”轉型的道路上,中歐投研團隊秉持務實態度。竇玉明坦言,團隊每年都會對過去3至5年的工作進行滾動式覆盤,並進行調整。
“今年的覆盤與以往的最大不同,是看到了一些初步成果。”竇玉明表示,從公司內部培養起來的研究員和基金經理在各自領域表現突出,無論是權益、多資產、量化還是債券業務,在“工業化”改造後整體能力均有較大提升,爲中歐的“工業化”路徑提供了有力的正向反饋,大大增強了團隊繼續“工業化”升級的信心。
“對於專注主動管理的基金公司而言,我們始終認爲,投研團隊的建設是我們一切的起點。作爲資管行業的‘製造商’,打造優質產品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竇玉明表示,中歐基金未來理想的發展路徑,是通過團隊協作的方式,由精煉人員實現資金高效管理,最終成爲輸出長期穩定阿爾法的大平臺。
(作者:聶林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