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內需疲弱拉不動 十一連假過半消費僅增3.3% 比去年還差

十一暨中秋連假長達八天,期間旅遊者衆,但消費依舊疲弱。圖爲10月4日,廣西北海銀灘景區遊人如織。(中新社)

中國十一暨中秋八天連假已過一半,外界關注消費狀況。據中國商務部大數據監測,假期前四天,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僅年增3.3%,遜於原本市場預估的雙位數增長,甚至比去年還差。這顯示中國內需消費市場依舊疲弱,連續假期也難拉動。

去年十一假期數據顯示,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年增4.5%,重點步行街和商圈客流量年增12.5%。今年以來,官方祭出多項刺激措施,旨在促進民衆消費、擴大內需,進而推動經濟增長,今年十一連假成爲重要觀察指標。

央視報導,假期前三天,商務部重點監測的78個商圈客流量、營業額分別年增4.2%和4.0%,未見明顯起色,也不如去年表現。

北京市商務局4日發佈數據,10月1日至4日,北京全市重點監測的百貨、超市、專賣店、餐飲和電商等企業實現銷售額年增0.4%,餐飲消費在老字號餐飲和連鎖快餐的帶動下,年增4.8%。北京全市60個重點商圈客流量年增14.3%;另據銀聯商務大數據模型測算,假日期間北京市旅遊售票類、文化娛樂類消費金額分別年增15%、8.3%。

上海市文旅局4日發佈,據上海旅遊大數據監測,十一假期前四天,上海共接待遊客1511.75萬人次,年增23.74%;上海市旅館平均客房出租率爲64.7%,較去年同期增加二個百分點。

9月底,市場針對今年中國十一和中秋「雙節合一」,共計有八天連假,多項分析指,史上最長「超級黃金週」爲長途旅行提供充足時間,加上中國官方刺激經濟「組合拳」助力下,今年中國十一長假消費有望實現二位數增長。但如今假期過半,消費僅出現微增,市場依舊疲軟。

官媒人民日報則連續五天發表署名「鍾才文」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文章,針對經濟形勢向民衆信心喊話。其中提到,一些轉型慢的傳統行業「日子可能難過一些」,但不能因爲部分經營主體感受不好,就否定整體經濟形勢。

「鍾才文」是人民日報財經系列的署名文章之一,意謂「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文章」。這五篇文章的標題依序爲:「從全球視角看新時代中國經濟的跨越與蝶變」、「深刻認識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內在邏輯」、「科學客觀看待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態勢」、「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蘊含重大機遇」、「全面認識把握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從9月30日「十一」長假前夕到10月4日止,連續五天在要聞版發表,除針對經濟形勢向民衆信心喊話外,也有爲中共20屆四中全會會前輿論造勢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