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連假 人均消費不增反減

示意圖。圖/新華社

近年大陸「十一」黃金週境內旅遊收入

大陸官方統計的「十一」假期消費表現出爐。大陸文旅部8日公佈,爲期八天(10月1日至10月8日)的連假期間,境內出遊8.88億人次,總花費人民幣(下同)8,090.06億元,雖較2024年七天假期年增15.4%,但旅客平均花費出現下滑,跌到三年來最低。

文旅部數據顯示,今年「十一」中秋假日大陸國內出遊8.88億人次,相較2024年「十一」的七天假期增加1.23億人次;國內出遊總花費8,090.06億元,較2024年增加1,081.89億元。

但是,期內大陸每位旅客平均消費不增反減,一系列消費刺激措施,並未反映在客均消費數據上。據統計,2025年平均每位旅客消費爲911元,較2024年客均消費下降5元。若計算每人次每天花費,則由去年的130.87元縮水至113.88元。

另據大陸商務部重點監測的78個步行街(商圈)數據顯示,客流量、營業額分別年增8.8%、6%;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年增2.7%。

大陸把握「十一」黃金週,推動擴大內需消費作爲經濟支柱,在連假前夕推出今年第四批、規模690億元的國家補貼(國補),再加上緊接而來的「雙11」電商大促,希望藉由雙重優惠帶動買氣。在「十一」假期間,大陸全國舉辦超2.9萬場文旅活動,發放超4.8億元消費補貼。

電商方面,綠色、智慧、國潮較受消費者青睞。商務部監測的主要電商平臺數據顯示,「十一」期間,綠色有機食品銷售額年增27.9%;智慧家居產品年增14.3%;國潮服裝年增14.1%。

對於今年消費趨勢,界面新聞引述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表示,傳統消費領域通過品質化、場景化升級煥發新機,綠色健康、智慧科技、文化體驗等新興消費加速崛起,反映出居民消費從「量」向「質」的提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