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爭霸 臺灣一動不如一靜
「美國大選對兩岸關係及區域安全的影響」學術研討會4日登場,與會專家學者在會前合影留念。(範揚光攝)
美國總統大選如火如荼,選舉結果將影響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走向。有學者認爲,在臺海安全問題上,美國兩黨都不會過度介入,臺灣則應避免主動創造會使中美藉故交鋒的議題。此外,爲了維持臺海穩定,「戰略模糊」依然會是美國未來在兩岸之間最主要的策略選項。
「美國大選對兩岸關係及區域安全的影響」學術研討會4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行,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兼系主任吳崇涵與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薛健吾上午出席會議。
從美國兩黨的黨綱來看,薛健吾認爲,兩黨在外交議題上有着「美國第一」和「全球主義」的不同,但對中國採取更嚴格的貿易政策和科技封鎖則是兩黨共識,再加上兩黨的中國政策也是來自於對中國愈來愈反感的美國主流民意的事實,幾可預見不論是川普或是賀錦麗當選,美國都將對中國採取新一輪的限縮政策。
薛健吾指出,雖然與中國競爭是美國兩黨的共識,但在臺海安全問題上,「以嚇阻爲主、不過度介入」,也將是兩黨最爲理性的政策選擇。他強調,臺灣應「一動不如一靜」,少說(政策宣示)多做(經貿和二軌外交),避免主動創造會使中國和美國藉故交鋒的議題。
吳崇涵則提到,雖然輿論普遍認爲川普對臺相對友善,然而川普是否真正支持協防颱灣及對亞太地區盟友的安全承諾,仍然不無疑問。此外,賀錦麗推動的多邊外交策略有可能在短期內提升臺灣的國際地位,但也可能導致中國在外交領域採取更爲強硬的反制措施,從而加劇美中在臺海議題上的對抗。
吳崇涵還強調,美國仍然會嚴格遵守過去對於《臺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與「六項保證」,不片面改變臺海現狀的默契。爲了維持臺海穩定,與鼓勵海峽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紛爭,「戰略模糊」依然會是美國未來在兩岸之間最主要的策略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