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會晤 信強:川習後續對話可能更頻繁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圖/翻攝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微信公衆號)
記者陳冠宇/臺北報導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昨(30)日於韓國釜山舉行會晤。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分析,本次會晤的成果之一,是加強了中美元首之間的溝通,他認爲未來川習之間的對話可能變得更加頻繁。
談及本次會晤成果,信強認爲有三點。第一,中美爲進一步穩定兩國關係,降低經貿緊張和摩擦,尤其是關稅問題,達成了一定的共識。第二,雙方在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上(如俄烏衝突),也可能願意進行一定程度的協作。
第三,加強中美元首之間的對話和溝通。據報明年4月川普將訪問中國大陸,大陸也將舉辦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美國舉行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信強指出,川習兩人很可能借機再次或多次見面,讓兩國元首去「掌舵」、把握中美關係方向。
信強談到,中美行政團隊的談判主要涉及細節,至於大方向的「要不要談?」、「朝什麼方向談?」,都由元首決定。因此,中美領導人這次能會面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元首外交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我覺得這是開了個好頭」。他也研判,無論是視訊通話或各種場合的溝通交流,川習之間的後續對話可能變得更加頻繁。
這是川普第二任期以來,中美元首首度會晤。信強認爲,這有助於兩人重新建立信任感。對於川普稱讚習近平是「偉大國家的偉大領導人」,還親自送他上車,信強說,從這些肢體語言可見,兩人互動友好且相互尊重,「這種友好的私人交往對兩國關係肯定有推動作用」。
▲川普與習近平在韓國釜山舉行會晤。(圖/翻攝新華社)
會晤後,中美達成多項共識。不過信強強調,相關問題「徹底解決」的可能性不大。他解釋,雙方雖針對芬太尼、稀土、關稅、輝達晶片等議題「相向而行」並試圖逐步解決,仍不能排除相關問題未來進一步升級,「最關鍵還是要看美國是否言而有信」。
信強坦言,中方與川普打交道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中國大陸願意合作,但是不懼打壓,如果美國對中國大陸出爾反爾、言而無信,不斷推出遏制措施,「中國肯定不會逆來順受,或者忍氣吞聲」,因此中國大陸「時時刻刻都在準備」,「手裡也有牌,能讓你美國感到痛苦」。
信強直言,中國大陸從來沒有一天是抱持幻想或盲目相信美國對中方會多麼友好,或是停止打壓、停止制裁。
對於川習會未談及臺灣,信強表示,目前不能確定「沒有提到」的實際狀況爲何,是一個字都沒提?還是簡單宣示立場而未深入討論?他研判,臺灣議題可能不是這次會晤重點,原因有二:會晤時間較短,而且是在客場,很多問題不可能展開來談;其次,手頭上有太多議題亟待解決。
信強強調,就算這次會晤沒有多談臺灣,但是美國人心裡清楚臺灣議題的重要性,「不談不代表不重要」,川普明年若訪問中國大陸,「臺灣問題肯定會是重中之重,也肯定是一個不可能繞開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