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外長「首次會晤」認同具建設性 積極對話爲兩國元首峰會鋪路

▲ 王毅、盧比歐首次會晤,中國官媒新聞稿稱雙方認爲本會具有積極、務實、具有建設性。(圖/路透社)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中美外長昨11日「首次」會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期間,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舉行會晤。雙方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議題深入交換意見,並一致認爲本次會晤「積極、務實、具建設性」。外媒一致分析,雙方積極對話纔有助於爲兩國元首峰會鋪路。

國際媒體普遍表示,這是今年1月新一屆美國政府上臺以來,兩國高層會談之一,也是王毅與魯比奧的首次面對面會晤,雙方的積極對話將增加兩國元首舉行峰會的可能性,從而進一步緩和美中緊張關係。

陸官媒《環球時報》報導指出,專家認爲這次會晤有助於中美雙方就當前面臨的雙邊、多邊、區域以及全球議題交流看法,認識彼此核心關切,對於美方更冷靜、理性、務實處理涉華問題也會有積極作用。

根據《路透社》等報導,這是盧比歐上任以來首度訪問亞洲,顯示美國試圖將戰略重心從中東與歐洲重新轉向印太地區。然而,近期美方不斷升高關稅施壓,並要求亞洲盟友增加防務支出,使此次訪亞行程蒙上陰影。

根據中國官媒發佈新聞稿,王毅與盧比歐會談歷時約一小時。王毅在會中全面闡述中方對中美關係的原則立場,強調應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以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爲目標制定對華政策,並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與中方交往。

雙方一致認爲會晤是積極、務實、建設性的,同意加強外交渠道及各領域各層級溝通對話,發揮外交部門在推動兩國關係中的作用,在管控分歧的同時,探索擴大合作領域。

據《法新社》、美國《華盛頓郵報》、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盧比歐在會晤結束後告訴記者,「我認爲這是一次非常具有建設性和積極的會晤」,兩國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他還對兩國元首舉行會晤表達了期待。

但魯比歐也表示,美中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顯然,我們必須共同努力解決一些問題,對於我們這種體量、規模和影響力的國家來說,這是意料之中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吉隆坡出席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 。(圖/翻攝 中國外交部網站)

《南華早報》指出,當前北京與華盛頓正致力於穩定雙邊複雜關係。美方自今年4月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雙方緊張關係升高,但近日在經貿領域已出現降溫跡象。《彭博社》報導也稱,雙方正逐步兌現日內瓦與倫敦貿易談判中的承諾。

歐亞集團分析師陳杰瑞指出,王毅與盧比奧的會晤有助於維持中美關係穩定,並可能促成年底前在關稅等議題上取得實質進展。

「從更大角度來看,王毅與盧比奧的任何此類會晤都將鞏固近期美中關係的穩定,並增加今年晚些時候就關稅等問題達成更實質性協議的可能性。」歐亞集團高級分析師傑里米·陳對《南華早報》表示。

「此次兩國外長的面對面會晤無疑是非常積極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刁大明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次會晤延續了兩國元首通話所釋放出的積極信號。

回顧兩國元首於今年1月17日和6月5日兩次通話,主要爲雙邊關係的穩定,達成了若干明確共識。這次外長會晤顯然是爲了在兩國元首通話所確立的框架下,進一步落實共識、傳達精神,致力於穩定關係、緩和緊張局勢,並有助於維護中美關係的總體穩定,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