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如怨偶 互相威脅卻難脫鉤
中國掌控全球稀土近7成開採與9成加工,而美國在半導體及晶片設計居世界主導地位,使得任何報復行動都可能反噬自身。圖爲大陸江蘇省連雲港,工人運送含稀土元素的土壤準備出口。(路透)
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中國上週突宣佈對關鍵原礦及磁鐵實施出口管制,白宮隔日迅速回擊,宣佈將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並對特定技術祭出新管制。《華盛頓郵報》以「瀕臨離婚卻被迫同住的夫婦」形容中美關係現狀,雖然雙法都企圖脫鉤,實際上卻難以實現。
中方新規將於12月初生效,美方的報復性關稅則延後至11月1日執行。這段「緩衝期」被視爲兩國仍留有談判餘地,卻也都想借由威脅來增加談判中的籌碼。中國掌控全球稀土近7成開採與9成加工,而美國在半導體及晶片設計軟體居於主導地位。彼此在供應鏈上相互依賴,使得任何報復行動都可能反噬自身。
《華郵》分析,美中關係的矛盾在於「既無法分開,又難以共處」。兩國在夏季日內瓦與倫敦的貿易會談後曾試圖修復關係,川普甚至暫緩對華AI晶片禁令,中方則加強管控芬太尼原料並批准美方財團收購TikTok股權。但短暫緩和終究不敵地緣政治的拉扯。報導認爲,「兩國未來依然會高度依賴對方,既然脫鉤在短期內尚屬不切實際,重啓對話纔是理想做法。」
此外,《金融時報》指出,川普雖迅速宣佈關稅,但執行日期訂在川習會後,顯示仍具轉圜餘地。一名前官員形容這是典型「TACO」(川普總是退縮)行徑,反映出川普的軟弱與不安。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內部的對華鷹派人士則形容「聖誕節提前到了」,認爲這次衝突讓他們終於有機會推動更嚴厲的對中制裁與出口限制。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正準備新一輪反制措施,包括將更多中國企業列入貿易黑名單及擴大制裁範圍。前中情局專家韋德寧(Dennis Wilder)指出,川普情緒化的反應正中習近平預期:「習在這一局加大賭注,川普如果不退出,就會被迫跟注」。但也有專家認爲北京誤判形勢,低估了華府內部的政治壓力。
儘管中美互相威脅報復,但兩大媒體都認同,經濟現實讓雙方無法脫鉤。美國近95%稀土需送往中國加工,而對美出口仍是中國經濟支柱。這場「離婚未遂」的角力,儼然成爲重塑全球格局的主要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