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譜寫區域發展新樂章

盛夏時節,中老鐵路跨境冷鏈貨櫃晝夜奔忙,卻依然難解老撾水果輸華的“甜蜜煩惱”。這小小貨櫃承載的旺盛需求,正是“黃金大通道”的生動註腳,其價值遠非物流數據可丈量,更在於貫通發展經脈、融通規則壁壘、溫暖鄰里心田。這條穿行於崇山峻嶺的鋼鐵動脈,正以三重協奏塑造區域發展圖景。

發展脈動如江河奔涌,“通”出繁榮新氣象。“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昔日豪邁詩篇,今日化作中老鐵路改寫經濟版圖的壯舉。這條以87%橋隧比擊碎山水禁錮的鋼鐵巨龍,引領“陸鎖國”老撾昂首邁入“陸聯國”新時代。老撾清晨採摘的咖啡豆搭乘冷鏈專列,次日香飄中國杯盞;雲南時令蔬菜疾馳南下,當日點綴老撾餐桌。這條“黃金通道”克服地理阻隔,真正實現了“物暢其流”。當口岸裝卸晝夜不息,當物流園區沿軌崛起,當老撾青年因新崗綻笑,中老鐵路在車輪轟鳴中煥發出蓬勃生機,成爲區域經濟的強勁血脈。

規則磨合似春風化雨,“融”出合作新境界。跨國鐵路的通達,遠非簡單鋼軌鋪設之功,實爲規則制度的破冰之旅。古人云:“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中老鐵路的成功,正是雙方着眼全局、攜手創新的碩果。從開創“瀾湄快線”確保列車如“鋼鐵快遞”般準點高效,到中老海關“鐵路快通”壓縮通關以小時計;從跨境“一單制”打通金融脈絡,到技術標準無縫銜接——每一項突破都是舊規的熔解與新制的鍛造。它的運轉如同精密的齒輪組,需要中老雙方每一個齒牙的嚴絲合縫。其規則創新的“含金量”早已超越鐵路本身,更爲中國——東盟深度協作鑄造了可複製的“金鑰匙”。

民心交融若鄰里炊煙,“暖”出情誼新溫度。“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中老鐵路最動人的篇章,莫過於它悄然拉近了人心的距離。列車上,中國乘務員用老撾語熱情服務,老撾旅客則饒有興趣地向同伴展示剛學會的掃碼支付;鐵路沿線,中文培訓班如雨後春筍,“學好中文,拼搏未來”成爲許多老撾青年的心聲;來自中國鐵路部門的老師頂着高溫傾囊相授,老撾徒弟虛心求教,烈日下用汗水澆灌着友誼與互信。這種植根於日常往來、共同奮鬥的情感紐帶,成爲了雙邊關係行穩致遠的堅實根基,也是構建命運共同體最深厚的土壤。

中老鐵路這條由鋼鐵鑄就、用智慧運營、被情誼浸潤的“黃金大通道”,正生動演繹着“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協奏曲。展望前路,當中老鐵路繼續向南延伸,一條縱貫中南半島的“鋼鐵絲路”呼之欲出,必將持續釋放輻射效應,把山水相連的鄰居,真正變成“發展相依、民心相親”的命運共同體。(作者:殷學合)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