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瀾湄區域衛生健康共同體新篇章
李卓 許銘
一江春水暖,六國情誼長。8月15日,瀾湄合作第十次外長會在昆明成功舉行,六國邁向打造“瀾湄合作2.0版”的新時代,這其中包括完善地區非傳統安全治理、鑄造瀾湄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的升級版。當世界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影響,瀾滄江-湄公河這條奔流不息的“命運之河”見證了沿岸六國衛生健康合作走向深化的非凡歷程。這不僅是區域合作的成功實踐,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詮釋。
回望瀾湄衛生健康合作,成果豐碩,意義深遠。面對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六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迅速搭建起聯防聯控的堅固屏障。從及時的信息共享、經驗交流,到關鍵時刻的疫苗與抗疫物資援助,中國與湄公河五國攜手,將“山水相連、命運與共”的鄰里情誼,轉化爲了實實在在的抗疫行動力。十年來,瀾湄合作專項基金支持下的一系列衛生健康項目,如傳染病防控、醫護人員培訓、婦幼健康計劃等,有效提升了區域內各國的基礎醫療衛生水平和應急響應能力。這充分證明,面對全球性健康危機,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唯有團結協作,才能築起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的堅實壁壘。
當前,全球公共衛生領域依然面臨諸多挑戰,新發突發傳染病風險持續存在,地區間衛生髮展不平衡問題依然突出。在此背景下,推動瀾湄衛生合作邁向更高水平的2.0版時代,不僅是鞏固現有成果的需要,更是應對未來挑戰、增進億萬民衆福祉的必然要求。這既是區域發展的“必答題”,也是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必由之路”。
展望瀾湄公共衛生合作2.0版,我們應在更高起點上擘畫新藍圖。首先,應推動合作機制從“應急之舉”邁向“長效之治”。 這意味着要建立更系統、更常態化的合作框架,將疫情期間的有效做法轉化爲長期制度,構建起覆蓋更廣、響應更快的區域衛生監測預警與應急網絡。
其次,應推動合作領域從“重點突破” 向 “全面拓展” 升級。在持續深化傳染病防控這一核心領域合作的基礎上,需進一步將合作觸角延伸至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傳統醫藥交流、數字健康創新、跨境醫療服務便利化等更廣闊的維度,着力構建全方位覆蓋、多層次聯動、立體化推進的 “大健康” 合作格局,讓合作紅利更廣泛地惠及區域內民衆。
最後,應推動合作目標從“共同應對”向“協同發展” 升級。進入 2.0版時代,合作的重心需從 “治已病” 的應急響應,進一步轉向 “治未病” 的系統建設。具體而言,宜更加聚焦衛生體系韌性提升,通過技術轉移、核心能力培育、人才聯合培養、共建高水平醫療機構等務實舉措,助力區域內各國構建更具可持續性的現代化醫療衛生體系。唯有從根本上築牢衛生防線,才能全面提升區域健康治理水平,爲瀾湄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持續注入堅實的“健康動能”。
大江奔流,前景可期。瀾湄衛生健康多邊合作的升級之路,正是六國人民命運與共、攜手前行的真實寫照。在 “發展爲先、平等協商、務實高效、開放包容” 的瀾湄精神指引下,六國定能攜手搭建起一個更趨穩固、更富活力的區域衛生健康共同體,爲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構建不斷注入獨特的“瀾湄智慧”與堅實的“瀾湄力量”。
(作者李卓: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博士生;許銘: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學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