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招募“白戶”,騙取數百萬元車貸!上海打掉一個“揹債人”團伙
一個看似完美的車貸騙局
去年年底,上海青浦區檢察院起訴了一個"揹債人"團伙,這個案子聽起來就讓人挺無語的。兩個貸款中介爲了賺錢,竟然想出了這麼個損招:找一堆沒錢買車的人,包裝一下讓他們去申請車貸,然後把車偷偷賣了賺差價。
2023年11月,一家汽車金融公司突然發現自己被坑了,損失了數百萬元。這家公司趕緊報警,沒想到牽出了一個精心策劃的騙局。
中介陳某和曹某某的"生意經"
2024年7月18日,兩名主犯陳某和曹某某在家裡被抓了,跟他們勾結的那些"白戶"過幾天也都被抓了,有的還主動去自首。
事情是這樣的:2022年10月,曹某某認識了陳某,兩人一合計就想出了這個"賺錢"的路子。他們分工很明確,曹某某負責幫那些"客戶"申請貸款,陳某負責把車賣出去變現。聽起來挺專業的,其實就是有組織的詐騙。
整個流程特別"完善":先找一堆沒有購車能力的人,給他們包裝身份,然後帶到4S店裝作看車,接着去汽車金融公司申請貸款。這些人的徵信材料都是假的,但看起來很真實。等貸款批下來,陳某早就聯繫好了二手車商,新車一到手就轉賣出去。
那些被利用的"白戶"們
這個案子最讓人同情的就是那些被利用的"白戶"。他們名下揹着車貸,但既沒有還款能力,也沒有還款意願。說白了,就是被人當槍使了。
從檢察院的調查來看,陳某涉及的詐騙金額有120多萬元,曹某某是80多萬元,那6個"揹債人"每人涉案金額從18萬到22萬不等。
汽車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員說,他們和這家汽車銷售公司合作了十多年,流程都很規範。相比銀行貸款,他們的要求確實低一些。表面上看,這些"揹債人"的徵信都挺好的,但奇怪的是,他們還款一兩次就不還了。這才讓金融公司覺得不對勁。
騙局是怎麼被拆穿的
其實這個騙局的破綻還是挺明顯的。正常買車的人,好歹會按時還幾個月貸款吧?但這些"揹債人"還了一兩次就不還了,明顯不正常。
汽車金融公司察覺到異常後,馬上選擇了報警。警方一查,發現這些"揹債人"根本就沒有真正的購車意願和還款能力,純粹是被人利用了。
檢察院的處理結果
案件在2024年10月18日移送到青浦檢察院審查起訴。承辦檢察官先是詢問了汽車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員,瞭解了整個案子的來龍去脈。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釋法說理,陳某和曹某某分別向被害的汽車金融公司退了13萬元和20萬元,其他同案犯也都退了一部分錢。雖然只是杯水車薪,但至少表明了一些悔改態度。
這種騙局的危害性
這種"揹債人"騙局的危害其實很大。首先是對金融機構的衝擊,數百萬元的損失可不是小數目。其次,這種行爲嚴重破壞了金融市場的誠信體系。最後,那些被利用的"白戶"雖然是受害者,但他們的徵信記錄也會受到影響。
而且這種騙局還會讓金融機構在審覈貸款時變得更加謹慎,最終可能影響到真正需要貸款的人。可以說是一損俱損。
金融詐騙的新套路
近年來,金融詐騙的手段越來越多樣化,這個"揹債人"團伙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他們利用了汽車金融公司審覈相對寬鬆的特點,通過包裝虛假信息來騙取貸款。
這種案子也提醒我們,在辦理任何金融業務時都要格外小心,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的"好處"。那些被利用的"白戶"可能一開始也沒想到自己會捲入這樣的騙局。
法律的嚴厲打擊
從這個案子可以看出,司法機關對這類金融詐騙案件的打擊力度是很大的。不僅主犯要承擔刑事責任,連那些被利用的"揹債人"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看似輕鬆賺錢的機會都可能是陷阱。與其冒險參與這種違法活動,還不如踏踏實實工作來得安全。
這個案子現在已經進入了司法程序,相信很快就會有最終的判決結果。希望這個案例能給其他有類似想法的人敲響警鐘,也希望金融機構能夠進一步完善風控體系,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本文素材來自:上觀新聞 轉載自:溪水繞村唱)
安徽地區汽車金融小夥伴,注意啦!
前陣子去參加一個行業活動,遇到很多安徽地區的汽車金融同行,陸陸續續也加了很多朋友,安徽地區汽車金融市場很卷,做各種汽車金融和業務模式的資方和機構都有,比如:這兩年比較火的汽車以租代購業務,幾種常見的玩法都有深度實踐的朋友。
於是,萌生了以省爲單位,組織區域性同行的沙龍,先從安徽做起,目前也收到多個地方的汽金老鐵邀請,如果安徽活動組織的好,將陸續按省爲單位組織小型沙龍。
汽車金融圈,越來越卷!利潤越來越薄!頭部機構的優勢愈發明顯,中小型汽車金融機構如何生存和發展?如何一起抱團取暖,歡迎安徽的朋友,聯繫鷂石周:yaoshizhou666,一起參加線下沙龍活動,深度交流!
2、掃碼:添加鷂石周微信
3、遞交:個人名片或工作信息
4、現有其他羣的朋友,請勿重複加羣
二、《車貸週刊 知識星球》私圈
加入《車貸週刊 知識星球》
添加鷂石周微信:yaoshizhou666
邀請進【車貸週刊 知識星球 VIP 1羣】
其他福利:參加線下活動直降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