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成製造強國,汽車產業將於今年封神,再現家電高鐵崛起之路
我們國家想要在2025年之前,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現在看來,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
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還得靠汽車工業。除了房地產之外,汽車也是經濟的第二大支柱。同時,汽車也是一種技術,汽車強大了,其他的產業也會跟着發展,成爲世界第一。
我認爲,中國的汽車產業一定會如中國的家用電器、移動電話、網絡、高速鐵路那樣蓬勃發展,而到了2024年,它將會成爲一股不可撼動的勢力。今天,我們將分三個層次,說明我爲何這麼說?
第一部分,在微觀層次。
在我的記憶中,在2021之前,中國的豪華汽車市場是由豪華品牌商、豪華品牌商組成的。但不知何時開始,長城、比亞迪等國內品牌的汽車,卻是一天比一天多。從2023年開始,各大新勢力紛紛推出了一批豪車,售價都是十幾萬,這讓不少人都發出了一聲感慨:如果你不努力,那就去買BBA吧。
國產的車,不但價格昂貴,而且銷量也非常的恐怖。吉利汽車、長城、長安,一百二十萬、比亞迪,各有三百多萬。
再看看廣州的車展,大家都是衝着國產車來的,哪有買合資車的?國產車跟合資車,那是天壤之別,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
第二個層次是中觀層次。
讓我們來看一下智能手機。自從蘋果引領智能機時代以來,我們的智能手機就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你要知道,我們擁有先進的產業鏈,低廉的勞動力,一切都是開放的,廠商們只需要將行業整合起來,就能快速佔領市場。
而且,在轎車領域,我們也是走了同樣的路子。現在,我們在新能源車的各個牌子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展望未來,估計外資品牌因船老大難以調頭,最終將失去市場主導地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因爲沒有什麼根基,所以並不懼怕失敗,所以很快就能進行變革。
第三,從宏觀角度講
我們曾經想用市場來換取技術,但是現在,我們把市場拱手讓人了,而我們自己也沒有學會。但我們吸取了教訓,從2000年開始,我們就讓私人公司投資了,這才讓這個產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吉利汽車、比亞迪汽車、力帆汽車、衆泰汽車……這些年來,有些汽車品牌倒下了,有些汽車品牌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2007年的新能源革命,將我們推到了與世界其他國家平起平坐的高度,而我們有幸走在了這條道路上。我們的專利越來越多,將來中國將是新能源車唯一的市場。
我們把智能技術與汽車工業緊密地結合起來。爲汽車增加了更多的智能,我們的三級駕駛技術也在不斷完善。汽車正成爲人們喜愛的又一交通工具。
而比亞迪,則有可能在今年,將會有更多的汽車銷量突破一百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