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中國機器人大軍崛起 將成下個「電動車」產業

中國在本月稍早於北京舉辦了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大賽,不僅吸引人們的注意,也顯露出中國在未來技術尋求主導的企圖。中國將該競賽稱爲歷史時刻,就像電動車一樣,中國政府一直在推廣人形機器人,作爲經濟成長的引擎。這次半馬競賽,標誌了中國在2027年朝向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先者目標,又往前邁進一步。

電池壽命一直是機器人企業臨的長期挑戰。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電池產業中佔據主導地位,在鋰離子電池價值鏈的各個階段,佔據全球市場的70%至90%。而稀土對於製造機器人至關重要,而中國也主導了稀土的加工和生產。

《紐約時報》近日對中國機器人技術的分析報導,顯示中國正在發生的巨大規模自動化。報導指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產能超過美國、德國甚至日本,人均機器人數量也比韓國和新加坡以外的任何國家都多。

大規模的自動化,使得中國工廠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生產消費品和工業產品,同時能不斷調整產品品質。

相較之下,美國機器人技術正在落後中國。過去幾年,美國製造業已經轉向飛機、醫療設備和先進機械等高科技產品。這些工作需要高度專業的技能,不能輕易交給機器人進行。除非將機器人產業轉向實際製造業,而中國正在這樣做。

中國在2015年實施了一項名爲「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爲中國製造業設定性能和品質的標準,包括在造船、電動車、高鐵等領域。據官媒《中國日報》(China Daily)的報導,目標之一是每年生產10萬臺工業機器人。國際機器人協會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在2022年至2023年之間,中國部署了超過27600個機器工人(roboworkers),佔全球安裝總數的一半以上,爲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工業機器人部署數量。

讓情況變得複雜的是,獲得稀土的管道有限,而稀土對於高科技,特別是機器人產業至關重要,而美國工廠又嚴重依賴這些原料。這也爲中國在與川普進行貿易戰時,提供了重要籌碼。

爲了迴應川普關稅,中國在本月初暫停度美國出口稀土,引發川普盟友馬斯克強烈抗議,認爲會妨礙自己的機器人技術發展。

如果美國要加強制造業,可能要正視中國在機器人競賽中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