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達半年報:主業投放創五年來最佳,多領域風險化解成效顯著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馮紫彤
8月27日晚,中國信達發佈了2025年度上半年業績報告,業務規模穩步提升,資產質量總體穩定,整體經營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
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中國信達總資產達1.68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62%;負債總額1.46萬億元,增長2.80%。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22.81億元,同比增長5.78%。報告期內,中國信達持續深耕主責主業,在金融不良資產收購、中小銀行化險、房地產保交樓等重點領域積極作爲,逆週期調節功能進一步凸顯。
主業優勢鞏固,經營生態持續優化
從業務角度看,中國信達主要分爲不良資產經營業務和金融服務業務兩個經營分部。其中,不良資產經營業務一直是其核心業務和主要收入來源,佔2025年上半年收入總額的53.8%。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國信達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總資產9382.2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51%;收入總額184.91億元,同比增長0.30%。
上半年,中國信達在“新增”方面表現亮眼。數據顯示,上半年,其新增收購不良債權資產265.81億元,同比增長47.55%;其中96%增量來自金融類不良債權資產,收購規模持續領先同業。中國信達還表示,上半年新增收購個貸不良資產34.2萬戶,涉及本金47億元,取得突破性進展。
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信達上半年實現新增投放與現金回收“雙增長”。其中新增投放規模創近五年新高,其他不良資產業務新增投放304.1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8.19%。從資產配置結構看,能源及基礎產業結構調整、不動產風險化解、新質生產力轉型升級、央地國企改革提升四大領域投放佔比分別爲32.7%、17.8%、21.5%和27.8%,佈局均衡、契合國家戰略導向。
金融服務業務方面,中國信達通過南商銀行、信達證券、金谷信託、信達金租等子公司協同展業,覆蓋銀行、證券、期貨、信託、公募基金、租賃等多領域。
截至6月末,該板塊總資產7367.3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3%;實現稅前利潤35.1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3.87%。主要子公司業績表現亮眼:南商銀行稅前利潤20.14億元,同比增長22.68%;信達證券11.38億元,同比增長82.37%;金谷信託6.02億元,增長60.45%;信達金租7.09億元,增長69.93%。
深耕主責主業,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中國信達積極踐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立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職責使命,充分發揮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特有的金融救助和逆週期調節功能,爲維護經濟金融穩定貢獻力量。
在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方面,上半年,中國信達收購了54家地方中小銀行不良債權,涉及本息規模近60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5.4%;參與多家高風險機構盡調估值,提出改革化險建議;爲多地省聯社定製改革化險方案,助力區域金融生態優化。
在房地產風險化解方面,中國信達半年共落地風險化解項目19個,投入資金54億元,實現保交房1.4萬套,帶動貨值超757億元項目復工復產。此外,中國信達圍繞非住業態、風險化解與資產盤活,搭建4支房地產紓困基金,積極支持重點項目的紓困與重整。
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方面,中國信達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結合各地實際,爲地方政府化債提供智力支持及配套產品服務,助力地方城投公司產業轉型,支持多地破解“連環欠”困局。
在服務實體方面,中國信達多措並舉強化重點領域金融供給:積極助力國企盤活存量資產,支持多家地方國企盤活低效資產,促進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運用S基金方式盤活政府平臺科創領域存量股權資產,支持政府引導基金加快退出、實現回收;支持民營企業做優做強,深入對接民營企業實際需求,上半年與民企500強客戶新增合作125億元,助力30家民營企業降槓桿、盤活存量、併購重組;打造破產重整業務品牌,支持保障相關上市公司運營,幫助企業擺脫困境,維護區域經濟金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