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路全球經濟變局:“優進優出”
作者:唐遙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
摘要
在中國內循環基礎不斷夯實的形勢下,前瞻性地佈局高水平開放,對於中國及世界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意義重大。這要求中國優化國際貿易和投資政策。
在“優進”層面,進口方面,中國可探索與不同國家或關稅同盟達成互惠協定,並承諾逐步將大部分進口關稅降至零;外資領域,應鼓勵更多服務業企業來華投資,切實落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的決策;人員交流方面,要持續提升外國人員進出的便利性,吸引外國人力資本更多參與中國國內經濟活動。
在“優出”層面,貿易方面,中國應持續推動提高中間品出口在出口中的佔比,促使中間品與其他國家的生產要素在當地融合,實現經濟價值創造層面的共享與共贏。對外投資方面,引導出海企業秉持因地制宜、長期主義、互利共贏的原則紮根當地,搭建更多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聯通的橋樑。此外,中國金融系統應探索服務產業出海及全球市場的路徑,穩步推進金融強國建設。
一、展望未來,開放愈發重要
2020 年,習近平主席提出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國內大循環,既體現了中國長期以來建立內需體系的訴求,也反映出在動盪國際形勢下對經濟安全的考量;而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則是提升經濟效率的必然要求。
在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快速推進、內循環基礎不斷夯實的形勢下,前瞻性佈局高水平開放,對於中國及世界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意義重大。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這對中國優化國際貿易和投資政策提出了要求。
二、適應變局,優化開放模式
在“優進”層面,隨着國內需求中消費佔比持續上升,中國需引入更多元化的產品、服務與生產要素,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提升國內資源利用效率。
其一,鑑於當前 WTO 規則實質上失效,中國可探索與不同國家或關稅同盟達成互惠協定,在協議框架內,中國承諾逐步將大部分進口關稅降至零。其二,在外資領域,爲滿足國內市場對高品質服務不斷增長的需求,應鼓勵更多服務業企業來華投資,同時切實落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這一重大決策。其三,持續擴大外國人員進出的便利性,吸引外國人力資本更多參與中國國內經濟活動。
在“優出”層面,由於中國傳統產業、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協同發展,工業能力快速提升,中國已具備輸出價值創造環節以及助力其他國家發展工業的物質、技術和資金條件。
首先,在貿易方面,中國應持續推動提高中間品出口在出口中的佔比,促使中間品與其他國家的生產要素在當地融合,進而擴大相關國家的產業規模,實現經濟價值創造層面的共享與共贏。其次,在對外投資方面,需強化對赴海外投資企業的輔導與服務,引導企業秉持因地制宜、長期主義、互利共贏的原則紮根當地,搭建更多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聯通的橋樑。再次,中國金融系統應在做好 “五篇大文章” 的基礎上,探索服務產業出海及全球市場的路徑,穩步推進金融強國建設。
三、“優進優出”,拓展共同利益
在3月7日的兩會記者會上,外交部長王毅指出:“西方有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而在中國看來,朋友應當是永遠的,利益應當是共同的。” 通過 “優進優出”,中國將更好地拓展與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推動世界經濟朝着更有序、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來源:北大光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