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丁志傑:持續推進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妙妙 深圳報道

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丁志傑在202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發佈《中國金融政策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聯合組織編寫,主題爲“持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

“我國金融系統在內外部壓力中要加快改革步伐,繼續提升體系韌性。”丁志傑表示。《報告》詳細總結了2024年國內金融調控、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金融產品與服務、金融基礎設施等金融體系六大核心組成部分的建設情況,並從改革、監管、開放等方面對未來的金融體制改革做出展望。

對於未來如何持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報告》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建議。

一是優化金融資源的配置,最重要的是保持穩定的金融環境。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股債融資協調發展,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的金融供給。構建以資本市場爲核心的資源配置體系,發揮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核心功能,增強金融對經濟轉型的支撐能力。

二是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完善基準利率形成體系,提升政策利率的引導效能,疏通傳導路徑,提升金融機構響應能力,優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計與激勵機制,推動金融資源精準滴灌關鍵領域。

“5月7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發佈會宣佈了三大類十項政策,其中包括數量型政策、價格型政策以及結構型政策。我們看到在推進數量型和價格型政策過程中,更加註重利率市場化改革,特別是廣泛利率的改革和優化。”丁志傑指出。

三是築牢金融穩定保障,加強監管。推動監管兜底機制與早期糾偏制度的建設,強化宏微觀審慎協同,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納入監管,健全中央和地方監管責任劃分。聚焦中小銀行改革和風險處置,提升治理能力和資本補充機制。

四是恪守金融本源,提升金融的服務質效。金融機構需要聚焦服務實體經濟主責主業,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專業能力,加強內部治理、風控與審計。防止脫實向虛,引導金融科技創新合規落地,加快數字化轉型,確保創新有序推進。

五是着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升跨境結算、融資、投資與儲備功能。加強與境外市場互聯互通,發展離岸人民幣產品。加快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擴大金融市場開放廣度與深度,增強我國金融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