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的C面:醫養界的拼多多和美團
我之前講到中國平安的戰略,即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我收到這樣的評論,讀者說,他最怕企業搞多元化,如果多元化是戰略協同的,那麼沒有問題。如果是各自比較孤立的業務板塊,那麼1+1很難大於2。
讀者擔心中國平安的綜合金融和醫療養老是彼此獨立的板塊。對於這個問題,我內心是有答案的。不過,我並沒有答覆這個讀者。我還是想100%確認後再答覆。
近期,我在和平安管理層的交流中,更加清晰地瞭解了平安對於綜合金融和醫療養老戰略的定位和發展方向,總結爲三個點:
第一,醫養作爲雙輪戰略中的一輪,目的並非在獨立營收上要達到跟金融並駕齊驅的水平。那麼如何定位平安的醫療養老闆塊呢?實際上,醫養板塊的本質是做一個平臺,這個平臺有點像醫療養老界的“拼多多+美團”的模式,平安代表支付方進行資源整合,整合醫養的供應方,爲金融客戶提供最具高性價比的服務。作爲平臺來講,更多的是爲客戶提供高性價比服務,賦能給金融行業,因此平臺的Margin基本都體現在保單上,以及金融的其他領域產生的利潤和營收。
第二,以平安目前成熟的商業模式,平安這個“拼多多+美團”的醫養髮展策略,未來的空間確實非常大,有機會做成一個行業或者市場上獨一無二的模式,類似之前提到的中國版的“富國銀行+聯合健康”的形式。
第三,平安的醫療、健康、養老總體上不是一個重資產投入模式,而是一個相對輕資產的模式。比如說做養老,平安絕大部分做的是居家養老模式,並不是那種建很多園區的重資產模式。再一個是醫療體系方面,平安更多的是作爲醫療資源的整合者,雖然有北大國際醫院領銜的十幾家線下醫院的資源,但是這類醫院更多是做旗艦,做服務,線上醫生及一些資源掛靠,更多的是藉助於全國龐大的公立醫院體系,目前中國所有的三甲醫院都是平安的合作伙伴,全國5萬多名醫生資源,覆蓋全國的幾十萬家診所和藥店。這個輕資產模式是確保我們用一個相對低的成本,能夠獲得比較高的投資回報。
這裡,我們可以做一個總結:
中國平安的醫療和養老,並不是建一堆的養老機構和醫院(事實上,也很難做到這一點),不是重資產模式。他是輕資產,是構造平臺、整合資源、建立標準、監督服務,是支付方的代表,是醫療養老屆的PDD和美團。
醫療養老對於綜合金融,是協同,是賦能。當平安擁有海量的醫療及養老資源時,他的健康險、養老險更好賣,業務價值更高。
我們可以將平安的綜合金融板塊當做一個大大的城,醫療和養老是他的競爭壁壘、護城河。有了醫療養老,平安的金融產品的競爭優勢會更強。這使得平安在銷售金融產品時,可以不用卷費率,而是拼服務。
未來,得服務者得天下!
轉自:二馬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