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啤酒市佔率超車臺啤 綠委要求財政部積極協助產業

▲立法委員郭國文、鍾佳濱與徐富癸29日召開記者會,要求財政部、經濟部拿出積極作爲協助臺灣釀酒產業。(圖/資料照)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啤酒的反傾銷已展開調查,並課徵臨時反傾銷稅,然而根據最新統計資料,於今年6月,中國啤酒市佔率來到39%,已正式超車臺灣啤酒(36%),讓立法委員郭國文、鍾佳濱與徐富癸今(29日)召開記者會,不只揭露中國啤酒的紅色供應鏈,更要求財政部、經濟部拿出更積極的作爲,來協助臺灣釀酒產業。郭國文首先指出,中國啤酒就是中共「紅色供應鏈」最明顯的案例,除了過去記者會中揭露,多家業者接受政府高額補貼、中共人大代表擔任百威子公司的總裁外,上下游公司更是國有企業,凸顯國家大力介入並打造中國啤酒產業。以麥芽爲例,郭國文指出,中國啤酒原料主要供應商包含永順泰麥芽、中糧麥芽與農墾麥芽,其中永順泰母公司爲廣東省政府持有90%股權,過去3年,平均每年領取政府補助6000萬臺幣,中糧與農墾更都是100%國有企業,前者每年領取政府補助超過1.7億,後者更是超過30億。至於佔啤酒成本50%的容器包材,郭國文說,不管是常見的鋁罐,或是玻璃罐,許多國家早已認定中國國內之玻璃與鋁價無法反映正常市場水準,美國更認定中國一次性鋁製餐具受有最高212.58%補貼,凸顯在包裝上就有國家的力量干預市場,更是傾全國之力來扶植中國啤酒產業。徐富癸表示,由於反傾銷調查展開,能發現看出進口商早在5月開始大量囤貨中國啤酒,5月的進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9%;6月更是增加110%,導致中國啤酒6月的市場佔比已來到進口啤酒的73 %、佔整體市場39 %。徐富癸強調,臺啤上半年的市佔率跌至36%,反觀中國啤酒不斷飆升,來到 39%,已經正式超車,來到大家最擔心的死亡交叉局面。即便財政部於7月3日開始對中國啤酒課徵臨時反傾銷稅,但目前最新的統計顯示,7月進口量仍比去年同期增加27%,進口金額成長也持續成長。徐富癸指出,這數字凸顯兩個問題:第一,進口數量成長幅度遠高於進口成長金額,顯示這批啤酒可能是以中低價位,也就是麒麟BAR與百威雪山爲主;第二,在課徵臨時反傾銷稅後,依然沒有改變中國啤酒持續低價傾銷的趨勢,證明現在麒麟及百威分別課徵13%及33%臨時反傾銷稅率偏低,對於遏止低價傾銷行的幫助非常有限。鍾佳濱表示,中國啤酒多年以來,透過廣告行銷,以讓多數臺灣民衆誤以爲其來自美國、日本甚至是臺灣國產,鍾佳濱認爲,主管機關應要求產地標示清楚,讓消費者明白其所選擇的低價啤酒來自中國,後續交由市場機制決定。目前除了主管機關修正《酒類標示管理辦法》第四條第二項,預計明年1月上路外,鍾佳濱認爲,《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貿易許可辦法》第七條第一款之公告准許輸入條件當中,也讓主管機關可以針對中國啤酒的產地揭露設下更多條件。最後,郭國文強調,財政部國庫署身爲酒類主管機關,與經濟部都應該承擔更多責任,他要求兩個單位提出產業報告以及協助臺灣釀酒產業的措施,來減少紅色供應鏈侵臺的衝擊。

臺灣釀酒商協會理事長曾煥昌表示,臺灣對進口酒類相當友善,零關稅制讓進口啤酒百花齊放,但10年前中國啤酒僅佔進口啤酒的25%,如今成長到75%,凸顯紅色供應鏈的影響力。臺酒總經理賴煥宗強調,臺灣啤酒不是要保護,只是求公平競爭。

財政部關務署長彭英偉表示,關務署於7月28至8月8日,派了5爲同仁到中國實地考察,最晚將在9月下旬召開關稅稅率委員會,討論最終認定,且報告會完整嚴謹。

國庫署副署長林秀燕則表示,會持續研議啤酒原物料關稅調降,作爲產業主管機關,也會積極協助啤酒產業的發展。經濟部國貿署主任秘書黃瀞萱表示,會與國庫署協助產業輔導,至於增設貿易許可的規範,也會與國庫署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