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建東電二公司紮實開拓海外市場貢獻中國智慧
在菲律賓呂宋島中部的新怡詩夏省,加潘市像一顆安靜的珍珠,嵌在馬尼拉以北 100 公里的土地上。曾經,這裡椰林隨風搖,稻浪逐夕陽,是片充滿生機的田園。而今,一場能源變革正在這裡悄然發生——中國能建東電二公司承建的菲律賓 Terra 光儲一體化電站正拔地而起。陽光下,一排排光伏板熠熠生輝,如同鋪展在大地上的藍色寶石,訴說着人類開發清潔能源、守護綠色家園的共同願景。
跨國工程:書寫新能源合作新篇章
挑起這場能源變革大梁的,是中國能建東電二公司的建設團隊。他們承建的菲律賓 Terra 一期西區 1.4GWp 光伏 + 3.3GWh 儲能 EPC 項目標段一(350MW 光伏區建築安裝工程),紮根加潘市 E 地塊,涵蓋從設計、設備採購到土建、安裝及調試的全鏈條建設任務。
這座未來將成爲東南亞最大光儲一體化的項目,建成後的能源價值驚人:光伏與儲能聯手,每週能提供不少於 84 小時 600 兆瓦的穩定電力。這不僅會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呂宋島電網中的佔比,減少數百萬噸碳排放,更能有效緩解當地用電緊張,給居民生產生活添上 “穩定能量”。作爲東南亞新能源項目的標杆,它的成功經驗將爲區域能源轉型提供可複製的 “中國方案”。
項目的意義不止於供電。開工至今,已爲菲律賓創造 1200 多個就業崗位,讓不少家庭有了依靠;累計培訓的 500 餘名光伏安裝技術人員,像撒在呂宋島的種子,將爲當地新能源產業長遠發展打下人才基礎。對中國能建東電二公司來說,這既是國際業務版圖的重要拓展,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新能源建設實力的生動實踐。
目前,項目現場匯聚了23家施工隊伍,1000餘名建設者如同擰成的一股繩,向着共同的目標奮力前行。現場工作人員爲了保障項目的安全與質量,日均行走2萬多步穿梭在施工現場,每一步都凝聚着對工作的責任與擔當。正是憑藉着領導精準高效的管理,以及中菲員工之間無縫隙的緊密配合,項目團隊成功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完成清表面積225.038公頃,打樁89780根,支架安裝112.0092MW,組件安裝102.9882MW。截止到投稿前,清表場平施工完成60.23%,樁基施工完成39.58%,光伏支架安裝完成32.34%,光伏板安裝完成29.2%。這份成果贏得了業主和總包單位的一致好評,讓該標段成爲本項目六個標段中首個榮獲流動紅旗的標段,這面流動紅旗不僅是榮譽的象徵,更是對團隊辛勤付出的最佳認可。
迎難而上:多方挑戰勇面對
在整個項目推進過程中,現場管理人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項目運行過程中他們是溝通的橋樑,更是協調的樞紐。爲了讓各施工隊伍高效協作,管理人員積極與各方溝通交流,每日準時召開工作會議,第一時間解決各隊伍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難題。然而,項目中大量菲方員工的參與,帶來了不小的挑戰。語言障礙使得指令傳達時常出現偏差,部分當地工人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也逐漸顯現。面對這些困境,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現場管理人員迅速行動:一方面安排專業翻譯人員全程跟進,確保每一條信息都能準確無誤地傳遞;另一方面組織精通安裝技術的工程師,手把手對當地工人進行實操培訓,全力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這些舉措如同潤滑劑,讓項目團隊和菲方員工的協作愈發順暢,爲現場施工進度的穩步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物資供應是菲律賓Terra項目建設的“糧草”,其順暢與否直接關係到項目的進展。現場管理人員時刻與料場保持密切溝通,精準掌握物資運輸的每一個環節。當遇到物資延遲的情況時,他們迅速向上級彙報並共同協商,果斷調整施工順序,優先推進不受物資短缺影響的部分工程,巧妙避免了工期延誤。這種靈活應變的策略,充分彰顯了團隊的決策能力和高效協作精神。
進入雨季,呂宋島的惡劣天氣突發而至,給項目帶來了巨大考驗。颱風的呼嘯、暴雨的侵襲,都可能讓施工陷入停滯。項目負責人當機立斷調整施工時間,現場管理人員第一時間將指令傳達至每一個施工隊伍,並組織大家做好材料儲備工作。面對緊迫的時間,全隊全體迎難而上,用汗水搶回了被耽誤的工期,展現出強大的團隊凝聚力。
以“四新技術”爲引擎,驅動項目建設質量與效率雙提升
在施工領域,菲律賓Terra項目積極推動“四新”技術應用,涵蓋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充分發揮科技作爲第一生產力的作用。項目部不僅在工程施工中積極融入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工藝方法,還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和管理理念,力求實現施工效率和質量的雙重提升。其中,在新材料與新技術應用方面,項目採用的N型雙面雙玻半片單晶硅光伏板便是典型代表,該光伏板融合了N型硅片、雙面發電、雙玻封裝以及半片設計等多種特性,通過技術與材料的創新結合,爲項目高效推進和質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核心技術突破:
1、新型硅片技術——N型單晶硅片製備
相較於傳統的P型硅片,N型單晶硅片具有少子壽命高、雜質少等優點,能有效降低光致衰減,提高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長期穩定性。其製備過程通常採用區熔法或直拉法,並通過精確控制硅片的摻雜工藝,來保證N型硅片的性能。
2、電池製備技術——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技術
TOPCon技術是在電池背面製備一層超薄的隧穿氧化層和一層高摻雜的多晶硅層,形成鈍化接觸結構。這種結構既能有效降低表面複合速率,又能保證良好的載流子傳輸性能,從而提高電池的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提升電池效率。
3、異質結(HJT)技術
HJT電池是在N型單晶硅片的兩側分別沉積本徵非晶硅薄膜和摻雜非晶硅薄膜,形成異質結結構。這種結構具有優異的表面鈍化效果,能大幅減少載流子的複合,同時具有良好的雙面發電性能和低溫度係數。
4、封裝技術——雙玻封裝工藝
雙玻封裝是使用兩片玻璃代替傳統的玻璃和背板對電池片進行封裝。玻璃具有更好的透光性、耐候性和抗PID(電位誘導衰減)性能,能夠爲電池片提供更可靠的保護。同時,雙玻結構還可以實現雙面發電,增加光伏板的發電收益。
5、電池切割與連接技術——半片設計與焊接工藝
半片設計是將標準尺寸的電池片切割成兩片,然後通過特殊的焊接工藝將半片電池片連接起來。半片設計可以減少電池片內部的電阻損耗,降低熱斑效應的影響,提高光伏板的可靠性和發電效率。
通過“四新技術”的大膽嘗試與成功應用,展現了公司在品質工程方面的實力與決心。菲律賓Terra項目部以此爲契機,以點帶面,穩步推進品質工程建設,力求將光伏項目打造成爲一條集建設、景觀、低碳、生態、科技於一體的優質工程,爲集團的進一步發展貢獻力量。
風雨兼程結碩果,勵精圖治展鴻途。菲律賓 Terra 項目作爲公司的海外旗艦項目,建設團隊以卓越的工程品質和創新的技術方案,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新能源建設的硬核實力。這不僅爲公司在國際市場的深耕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更是中國能建踐行 “碳達峰、碳中和” 承諾的生動實踐。未來,中國能建東電二公司將繼續以綠色能源爲紐帶,在深耕東南亞新能源市場的征程中,架設更多技術交流與文明互鑑的橋樑,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源源不斷的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