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妝崛起的背景音樂,是韓妝沒落的輓歌
圖:韓國首爾街道上的櫻花樹
互聯網流量場中心舞臺,正在被國貨美妝佔據。淘寶、抖音、快手、小紅書,甚至京東——用戶畫像被認爲更偏男性的電商平臺。
現象背後,蘊藏着國貨美妝的野望:“全面觸達每一位(潛在)用戶。”
國貨美妝走上舞臺正中央,這在十年前是難以想象的。
即便背靠龐大的經濟增長、文化崛起、渠道轉型紅利,國貨美妝也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來追趕、替代和超越部分外國品牌,才能從偏居一隅到佔據C位:
從市場份額不足一成(2013年,國貨美妝市佔率9%)到首次過半(2023年,國貨美妝市佔率50.4%)。
在這漫長的競爭敘事中,我們不免好奇:這些走出來的國貨美妝追趕過誰?替代了誰?又將超越誰?
追趕:崛起與失速
中國化妝品那些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們,所心照不宣的是,它們的眼中釘並不是西歐舶來品,而正是那個東亞鄰邦:韓國。
中國市場美妝銷售榜單上,韓妝集體保持沉默。
翻看一個月前的618美妝節,天貓和抖音兩個主要平臺的美妝品牌榜。兩個平臺分別按照彩妝與護膚類目列示了銷量排在前十的品牌,以上4個類目合計包含40個席位。
其中,韓國品牌僅佔據兩個席位:後(Whoo)佔據抖音美容護膚類目榜第五,AKF佔據抖音美容彩妝類目榜第五;對應地,國貨美妝11個品牌,重複佔據了15個席位,其餘大部分份額被歐美品牌佔據。
放長時間線看數據,也預示着失速的韓妝似乎正在錯過快速增長的中國美妝市場。2022年、2023年,我國自韓國化妝品類進口額增長率分別同比下滑了32.70%、15.41%。
基本面的走弱直接體現了大公司的業績觀感:2023年,LG生活健康中國市場營收40.42億元,下滑19.6%;愛茉莉太平洋集團2023年中國區業績則下滑20%。
誰都想在上升的勢能中獲得更大的份額,中國化妝品市場近十年複合增長率高達9.53%,自然對將文化(包括化妝品)產業作爲戰略產業支持的韓國,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而就在剛剛進入中國的十年前,韓妝與中國消費者還曾有過一次雙向奔赴:
2014年,韓國化妝品出口額達到19.2億美元,同比增長50.4%,讓當年韓國化妝品首次實現順差;其中,中國成爲其化妝品最主要的出口國家,佔據了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
2015年天貓雙11期間,蘭芝氣墊BB霜禮盒銷售突破45000套,單品成交額破900萬元,”悅詩風吟“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300%。
這一年,中國自韓國化妝品進口額翻了16倍。在中國的進口化妝品市場,本來排在法國、日本、美國後的韓國,也一躍成爲第二名。
然而,崛起的中國經濟、文化、渠道東風下,全力奔赴中國市場的韓妝如今還是被國貨美妝甩在了後面。
替代:伏筆早已埋下
很多市場論調將韓妝在華表現的不樂觀,歸結於2017年的薩德事件。但回顧具體的數據,我們發現韓妝在華走弱的明確節點其實是2020年——這一年,正是國貨美妝元年。
回顧韓妝與國貨的發展路徑,你會發現它們具有驚人的相似度,而韓妝在我國走紅和被國貨美妝所替代的伏筆都早已埋下。
韓妝在國內求生、再向外輸出的底層邏輯可以歸結爲12個字:基建穩固、政策傾斜、錯位競爭。
1)基礎建設——輕工業背景濃厚:日治時期韓國政府採取”以輕帶重“的政策,支持輕工業發展,爲韓妝的基礎設施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
無論是愛茉莉(前身太平洋化學工業公司)、LG集團(前身樂喜化學工業會社)等大集團、還是後來資金週轉不利轉而做ODM、OEM的小廠商,其深厚的基礎建設爲韓妝的降本(低價)、增效(縮短產品週期)都提供了先決條件;
2)國情因素——政策上傾斜保護: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中國,在自由貿易階段,本國企業都無可避免的受到西方舶來品的衝擊,而韓國在美妝行業是貿易保護最爲嚴格的國家。
1960s-1980s初,韓國實行出口導向的貿易保護,給了本土美妝以發展的機會,爲之後在自由貿易環境下的競爭練好了內功。
3)差異化競爭:1980s末,韓國開始實行自由貿易。白種人皮膚天生白且普遍攜帶皮膚衰老基因MC1R的變異種,易生皺衰老,因此西方大牌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抗衰型貴价產品;而黃種人,以白爲美,同時季風氣候冬季普遍乾燥,居民對美白和保溼需求大,歐美大牌在當時鮮少涉獵。
因此,韓妝以美白原料爲突破口,研究了曲酸-咖啡酸、Viragen、多羥基芳化物、桑葚等的美白功效,並大量推出基礎保溼的平價產品。此外,受益於前期的漫長積累,此時的韓妝,從洞悉市場,到解決痛點,再到推出產品只需要2-3個月。
最後是韓妝出海,1998年,韓國正式提出“文化強國”戰略,將文化產業作爲發展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來培育。隨後,我們看到韓流席捲亞洲,爲韓妝出口做了最好的代言。
現象級的韓劇《想你》在我國引領了“一字眉”“咬脣妝”風尚,3CE玫紅色口紅被冠以“想你色”賣斷大小商場;《太陽的後裔》女主宋慧喬帶火了蘭芝雙色11號口紅;《匹諾曹》女主帶火了夢妝脣膏筆……、
至此,韓妝完成了以產業鏈爲降價支撐、以韓劇爲文化載體的強勢輸出。
超越:狹路相逢
無巧不成書,國貨美妝發展的基礎建設,每一點都完美的擊中了韓妝的七寸。
此前我們曾對國貨美妝發展進行過系列研究,這裡不再贅述,只做簡短的回顧。
· 我們的廣、浙地區OEM、ODM產業自1990s發展,至今已經具備了承接品牌方需求的能力,能把成本打下來,也能把速度提上去;
·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有目共睹,衆多互聯網平臺培養了消費者更包容、更多樣的審美,美妝出現千人千面的特徵;快視頻發展爭奪長視頻注意力,KOL順勢帶貨,視頻同款迅速爆發,DTC模式下產品推新勢頭更迅猛,花西子攜手李佳琦的2020年成爲國貨元年;
· 國貨逐漸引領新的護膚理念、新的原料成分、新的審美趨勢,珀萊雅、薇諾娜、鉅子生物、毛戈平等企業從不同程度上引領新一代美妝產業變遷。
最後的結果是,國貨美妝從文化載體、到產業鏈支撐角度,完成了對韓妝的追趕,韓妝的平價、溫和、多變都被國貨美妝全面超越。
不過,中國是韓國化妝品的最大消費出口國,意識到被超越的韓妝並沒有坐以待斃,他們做了兩手準備:
一方面,韓妝在我國繼續走差異化競爭路線,以高端換平價。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經常聽到韓妝閉店的消息,如伊蒂之屋、悅詩風吟、菲詩小鋪等等,但回顧看來頻繁關聯閉店關鍵詞的品牌,多走的是平價路線。
如今,或許是意識到國貨美妝的崛起,韓妝正在以新的姿態出現在我國網絡與高端商場,如愛茉莉7七月中旬就將旗下高端護膚品牌AP嬡彬,開到了上海,已上市的產品系列定價落在1000-4000元區間。
另一方面,韓妝業也正在將出口目標放到歐美與東南亞國家。
近年來,韓妝集團在頻繁收購歐美美妝品牌,以此作爲進入歐美市場的觸角。
LG集團收購了雅芳公司的北美業務、美國護膚品牌霏絲佳在亞洲和北美的業務權、美國染髮劑照射Boinca的部分股權,以及美國化妝品牌The Creme Shop的多數股權。
愛茉莉則收購了美國護膚品牌Tata Harper、以及功效護膚品牌COSRX。
而其他的中小韓妝企業,也從新的出海敘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藉助發達的OEM/ODM支持,憑藉Tiktok、Ins等營銷渠道,低價快速地浸入海外地區。
如專注於生產皮膚精華液等產品的小衆韓妝品牌Peach & Lily ,憑藉超高的銷售額和線上渠道增速,獲得美國私募基金 Sandbridge Capital 的少數股權投資。
韓國關稅廳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韓國化妝品中小企業向美國出口總額首次超過中國,成爲韓妝的最大出口國;2024年第一季度韓國化妝品出口國家數量更是達到175個。
而現在的國貨美妝,也走到了高端化和出海的進程,無論是中國還是東南亞、甚至是歐美市場,都與韓妝必將再次狹路相逢。
結語:遠交近攻
商鞅變法後,秦國日益強盛,它的目標是吞併六國、統一華夏,然而,當時秦國強於六國中的每一個國家,而弱於六國的聯合。
於是,宰相范雎進言,“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遠攻,不亦繆乎?”大意爲隱藏自己的戰略目標,首先攻打相鄰的國家。
在古代,地理位置上的距離遠近是決定一國採取何種戰略的第一要素。而現代,商業模式上的差距大小纔是決定一個產業是合作/競爭的首要因素:
外觀、用途、價格相近的產品必將引致激烈的競爭,韓妝與國貨之間的關係也正是如此。
轉載開白 | 商務合作 | 內容交流
請添加微信:jinduan009
添加微信請備註姓名公司與來意
【產業地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分天梯】
| | | | | |
【大牌去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