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已實現“夏季突破”,高盛認爲未來應“輕指數、重個股”

經過6月和7月大部分時間的盤整,中國股市近期已實現“夏季突破”。MSCI中國指數創下四年新高,滬深300指數也達到年內高點。但高盛指出A股市場的估值已不再低廉,單純押注指數的輕鬆獲利階段或已過去。

據追風交易臺消息,7月28日高盛研報認爲,近期推動本輪A股上漲的關鍵因素包括:中美關係緩和預期、強勁的二季度經濟數據、針對重點行業“內卷”的政策干預、香港IPO市場復甦以及創紀錄的“南向通”資金流入。

基於這些積極變化,高盛重申其對中國市場的“超配”立場,並將MSCI中國指數的12個月目標位上調至90點,預示着11%的潛在回報。

然而,鑑於市場年初至今已上漲25%,估值不再處於低位,投資者應更加註重個股選擇(Alpha)而非市場普漲(Beta)。高盛的策略重點轉向了保險、材料等板塊,同時建議關注中國民營龍頭企業(Prominent 10)和股東回報兩大主題。

爲何要“輕指數、重個股”?

在報告中,高盛反覆強調其“Alpha優於Beta”的偏好,即建議投資者未來應“輕指數,重個股”。這背後主要有兩大原因:

第一,估值修復使市場對風險更爲敏感。

報告明確指出,年初至今25%的大幅反彈,已使MSCI中國指數的12個月遠期市盈率達到12.7倍,位於“正常化”區間(0.2個標準差),不再是此前被壓制的狀態。這意味着市場更容易受到外部衝擊、國內增長或政策不及預期的影響。

此外,8月和9月通常是A股季節性表現疲軟的月份,過去十年間這兩個月的平均/中位數回報分別爲-1%和-5%。在此背景下,單純投資指數(Beta)可能面臨更大波動。

第二,結構性機會豐富,精選個股可創造超額收益(Alpha)。

市場分化爲主動選股創造了條件。高盛認爲,在A股和H股之間尋求投資機會並非“非黑即白”的選擇,兩個市場都提供了獨特的價值主張。高盛爲此做出了具體的行業配置調整:

一個是效仿美股“科技七巨頭”而提出的中國民營“十巨頭”(Prominent 10),即10家有潛力在股市中提升主導地位的民營企業龍頭,最新名單中加入了寧德時代。

“十巨頭”分別是:騰訊、阿里巴巴、小米、比亞迪、美團、本站、美的、恆瑞醫藥、攜程以及寧德時代。

另一個是以分紅和回購爲代表的“股東回報”主題。高盛的中國股東回報投資組合在過去兩年中取得了44%的總回報,分別跑贏MSCI中國和滬深300指數12和34個百分點,充分印證了精選策略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高盛認爲中國股市的“夏季突破”已然發生,但對於投資者而言,下一階段的挑戰和機遇並存。

隨着估值迴歸正常水平,簡單的指數投資策略吸引力下降,深入研究、發掘並持有具備Alpha潛力的個股和主題,將是未來投資致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