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基投信:股債平衡ETF 實現豐盛未來
凱基投信投資策略部資深協理翁毓傑。圖/凱基投信提供
「ETF大未來」論壇8/13於臺北舉辦,瞭解完整議程及報名。
2025年臺灣ETF市場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被動式平衡型、主動式股票型、主動式債券型等新種ETF問世,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至6月底爲止,臺灣ETF發行總數達270檔,規模逾6.5兆元,佔整體基金規模達66%,再創新高。凱基投信投資策略部資深協理翁毓傑表示,臺灣是全世界ETF成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從總體受益人數呈現三級跳,2022年底逾500萬人,至今年6月底已越過1,500萬人大關,就可看出臺灣投資人投資偏好已出現轉變,透過ETF累積資產已成投資主流。
回顧臺灣ETF市場演變,2019年後臺股ETF市場開啓跳升模式,不僅出現黃金交叉超越臺股主動基金規模,更在短短六年間從1,926億暴增至3.1兆元;債券ETF自2023年調降發行價後也帶動規模躍增,此後臺灣債券ETF穩居亞洲第一。翁毓傑指出,隨着ETF的臺股佔比逐步走高,牽動臺股的影響力勢必也會持續擴大,因此在投資ETF時,投資人若能掌握五大金律,將能化被動投資爲主動出擊,更有利實現豐盛未來。
ETF投資五金律,包括實踐化繁爲簡的投資哲學,善用資產配置實現複利的力量;機制設定決定ETF的命運,因此挑選ETF關鍵在於篩選機制;追求ETF總報酬勝過追逐高股息殖利率,以免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把股票當股票買,追求資本利得;把債券當債券買,鎖定債息收益。
面對下半年,翁毓傑預期,市場波動將持續,ETF一籃子持股分散風險的特性,將是應對多重變數的理想策略,與其寄望精準預判市場轉折時機,建議以長期投資的經典配置-股7債3,鎖定全球市場指標-美國股票與債券,作爲資產核心配置,不僅能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性,也能抓住潛在的增值機會。
鑑於AI既是個人、也是企業與國家的競爭力所在,因此ETF的股票部位,成分股若掌握AI上中下游供應鏈需求,可望更有機會獲得市場資金青睞。不過由於臺美對等關稅稅率尚待底定,資產配置中建議加上「避險措施」,搭配部分債券部位,例如配置美國中天期公債平衡風險,強化投資組合的抗波動能力。
以全臺首檔被動式股債平衡型ETF爲例,凱基美國Top股債平衡ETF基金(00980T)配置7成美國股票追求長期投資的資本利得成長,鎖定那斯達克指數市值前十大成分股佈局,並配置3成美國中天期公債控管投資組合的風險。想要花更少時間在決定買賣、留更多時間享受生活的投資人,追求兼顧成長與風險的股債平衡ETF,正是實現化繁爲簡投資美學的好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