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投資:鋪就全球合作新通途

國際商報記者 邵志媛

美的集團2月7日宣佈,已在泰國設立全新區域總部,與新加坡總部形成雙樞紐運營模式;廣汽正在推動本地化生產落地,已在泰國和馬來西亞佈局建設工廠,未來會積極考慮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推行本土化發展;從東南亞到歐美,盛威國際深入紮根收穫滿滿,對未來進一步拓展新市場信心十足……這些在海外舞臺合作共贏的中國企業,正是中國持續深化對外投資合作的生動寫照。

2024年,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處於低迷、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對外投資邁出穩步增長的步伐,爲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動力。新的一年,如何高質量推進中國對外投資合作再上新臺階?近期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作出部署,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提升對外投資合作質量水平。深化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

篤定前行

“走出去”一步一個腳印

盛威國際控股(中國)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及銷售安防以及通信類產品,是浙江省安防領域的龍頭企業,其產品暢銷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實現年銷售額約260億元。

談及產品因何廣受海外市場青睞,盛威國際控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王磊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國際經貿形勢不斷變化,衍生出大量新的合作機遇,盛威不斷優化經營策略,由此獲取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除了產品質量過硬之外,全面推進國際化進程也爲企業被更廣泛的市場認可發揮了重要作用。王磊說,盛威從最初的常規產品出口,逐步過渡到現在的國際化發展,目前企業不僅在東南亞設立了生產基地,在歐美也相繼落地了品牌併購,設立了辦公室、倉儲基地、售後團隊等,極大增強了“走出去”投資新制造基地的信心。“產品出口與企業國際化發展看上去差不多,其中所蘊含的經營哲學卻不一樣。企業紮根當地,不只是要將產品銷售到當地,更要把當地當作黑土地,在黑土地中紮根、發芽。”

“出海”亦是中國車企的重要戰略佈局。廣汽國際方面稱,海外佈局爲企業提供了新的增長機會,有利於提升品牌的國際化形象,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將進一步鞏固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

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國門,開展海外投資。然而,海外投資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充滿了各種風險與挑戰。日前,美國白宮網站發佈“美國第一”投資政策備忘錄,宣佈將調整美投資政策,重點進一步限制與中國的雙向投資。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潘圓圓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今年中國對外投資可能面臨更多的風險挑戰,一些國家可能會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對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和貿易活動設置障礙、提高門檻,地緣政治風險將影響中國企業在相關地區的投資和經營,海外投資拓展新市場面臨着溝通不暢的阻礙等。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肖鷂飛亦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今年中國對外投資可能面臨三大風險: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各國的政治和安全審覈從嚴;全球宏觀經濟不穩定,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發展動能不足;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投資決策更趨謹慎等。

面對風險挑戰,中國企業應如何應對?王磊建議,企業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與時俱進,順勢而爲。“比如,企業可以多招聘當地人,讓當地的人去處理當地的事情。再比如,中國企業跨海建廠的同時,要牢牢掌握供應鏈、技術、產品標準以及客戶,將風險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但同時也要看到,中企‘走出去’仍擁有諸多新的機遇。”潘圓圓分析,中國作爲一個全球資本的“出資方”,在全球投資比較低迷的背景下,能夠爲國際市場提供相關融資,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東道國面臨的資金缺口,同時也有利於雙方投資項目的順利推進。此外,與其他國家在第三國的合作投資還有擴大的空間。

美的方面稱,2025年,美的集團將繼續實施全球突破戰略,推動OBM優先發展,全面拓展海外市場,並加強全價值鏈的全球本土化佈局,以實現更廣泛的市場覆蓋和更深入的本地化運營。

“結合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實踐經驗,目前中國對外投資企業應當更多考慮在投資地拓展當地的供應鏈網絡,並逐步在其中發揮‘鏈主’作用,包括提升產品的本土化率等。”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研究所研究員張磊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

做好保障

爲對外投資穩增長護航

張磊表示,進入2025年後,面臨日趨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特別是美國對外經貿政策調整劇烈,不確定性較高,預計國內企業對外投資將繼續保持高位,特別是對東南亞地區的投資會繼續增長,“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中國對外投資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伴隨中國成爲全球對外投資的主要來源地,切實維護本國企業的海外利益也已成爲國家涉外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作出部署,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

對此,潘圓圓表示,中國的海外投資起步較晚,不過隨着對外開放度的不斷提高,中國海外投資在數量方面發展迅速。需要正視的是,當前中國在對外投資相關支持政策出臺、服務配套建設方面還有一定的欠缺,海外利益保護訴求日益強烈,亟待提高重視。

“海外綜合服務體系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包括前期准入方面相關信息的及時發佈,海外經營人、財、物的安全保障,爲企業提供會計服務、金融服務等。”潘圓圓進一步表示,對於已經“走出去”對外投資的企業來說,希望政府部門、第三方機構、商協會等能夠爲其海外投資提供更多的幫助,並助力其發展成爲一個完整的生態。

張磊稱,目前中國已經在創新金融服務、提供涉外法律、強化物流保障方面開展了多項創新實踐,建議下一步可考慮將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對接國際經貿合作,實現效應協同。例如,目前世貿組織《投資便利化協定》提出成員應成立投資協調中心,鼓勵建設數據庫方便當地採購等,對外國投資者提供服務與支持。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