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事更迭 軍事與外交出現人才斷層現象

政大國關中心27日舉辦「解讀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臺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圖爲與會學者,從左至右分別是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研究員兼所長劉孟俊、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兼主任黃信豪、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臺大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中央社

外界關注近期中共人事更迭。學者分析,軍方被大規模的排除在決策圈外,中共的軍事與外交人才產生了斷層現象。

根據中共20屆四中全會公報,出席與會的中央委員168人,候補委員147人。在四中全會前夕,由中國國防部宣佈,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等9人開除黨籍,9名均爲上將。

政大國關中心今天舉辦「解讀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與紀念臺灣光復八十週年」座談會。

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兼主任黃信豪指出,據聞缺席四中全會的37名中委中,有27人來自軍隊系統,軍隊系統42名中委有27人缺席,出席率僅爲36%。

黃信豪表示,四中全會公報顯示,增補張升民爲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但沒有入「入局」(政治局委員);遞補的11名中央委員當中,軍方都被跳過,遞補的官員大多是2023年後提拔的,最年輕爲1970年出生。這顯示軍方被大規模排除在黨的決策圈外。

在四中全會前,原本曾被一度看好爲中國外長熱門人選的前中聯部部長劉建超(爲20屆中央委員)傳出涉貪腐而被查,至今下落不明。中聯部部長由劉海星接任。

劉海星與中國外交部黨委書記齊玉均爲中央委員。而外界認爲,劉海星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是接任王毅爲外長的熱門人選,然而馬朝旭並非中央委員。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指出,四中全會是涉及到中國大陸內部政治、經濟、社會乃至軍事的變革,但是臺灣對它的瞭解很多是「天橋說書」,沒有看到從19大之後,中央領導幹部的選拔已經通通改爲談話與調研方式,已經廢除有關黨內民主票選的方式。

他說,現在還有中共高層、軍方存在「反習」的傳言,有的話應該是隻是習一派獨大下所屬成員,彼此相互競爭,甚至相互舉報,習基於零容忍的情況,不分親疏一併處理,這反映在軍事與在外交上產生人才斷層現象。

他說,以20大外事系統來看,只有5箇中央委員屬於外事系統,5個當中現在只剩下3個。

政治大學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表示,習近平在中共黨內是超乎所有人,他現在是在平衡所有內部的權力。現在政治局委員少1人、中央軍委少3人,中央委員少很多人,在21大之前出現的空缺,讓大家覺得「人人有機會,各個沒把握」。

他說,習近平現在到這一步,他必須要培養一批新的、他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