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搶人才 皮膚專科醫現斷層
全國400多家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高達7成沒有皮膚專科醫師。
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統計,全國400多家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高達7成都沒有皮膚專科醫師。醫師指出,國內醫學系畢業就去醫美的「直美現象」,皮膚科也是受害者,若沒有治療急重難罕專科醫師,就算政府想做分級醫療,當出現皮膚重症病患,只能往醫學中心送,加劇醫院壅塞。
「皮膚科不等於醫美!」皮膚科醫學會理事王昭欽表示,皮膚科有許多急重難罕項目,例如罕見的表皮溶解水皰症嬰兒(泡泡龍)、嚴重藥物疹、惡性黑色素瘤等,都需要專科醫師給予治療。
不過,全臺醫學中心有286名皮膚專科醫師,佔了24%,而超過64%、約740人在基層診所服務,至於全國400多家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僅有127人,高達7成都沒有皮膚專科醫師,出現人力斷層。
地區醫院和區域醫院沒有專科醫師,只能由一般科醫師看診,但很多複雜疾病難以處置,例如有病患被診斷爲蜂窩性組織炎,在區域醫院住院十天、半個月治不好,結果轉到醫學中心由專科醫師診療,才發現是深層靜脈栓塞。
王昭欽表示,即使在醫學中心治療好需要下轉,卻沒有區域或地區醫院接手,重症病患就只能一直住在大醫院,造成醫學中心負擔,加劇醫院壅塞現象,分級醫療淪爲空談。
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表示,「直美現象」最常見的就是醫學系畢業考到醫生執照後,就直接從事醫美,第二種情況是完成兩年PGY訓練後投入醫美,最後一種則是已經接受專科訓練後,卻選擇去醫美,目前不少專科面臨第三種情況,造成醫院人才流失。
黃毓惠認爲,健保制度亟需思考,如何把好不容易訓練出來的專科醫師人才留在醫院,否則受苦的仍是病患。王昭欽則建議衛福部將皮膚科醫師納入癌症治療與長照團隊,並將專科醫師人力納入醫院評鑑必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