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80年代政改 學者:敗在阻力多

中共一九八○年代政改失敗,對當今社會影響深遠,曾經在體制內參與政改規畫的美國史丹佛大學高級研究員吳國光近日直言,當時「阻力很大、動力沒有」,中共十三大以前政治體制改革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做能夠阻力最小。

吳國光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辦公室成員,位居八○年代政改核心,但後來赴美未曾再回陸。他在近日接受前央視記者王志安(被中共列爲黑名單)專訪時表示,一九八八年夏天大陸改革遇到非常多阻力,十三大很多政改措施無法推進,第一輪政府差額選舉,不只習近平在廈門沒當選,陳雲、陳毅之子也落選北京副市長,「老革命家反彈非常強烈」。

據王志安的YT帳號專訪,吳國光說,黨的組織、官僚會抵抗政治改革,能借助什麼力量來完成改革、削弱抵抗是最大難題,阻力很大、動力沒有。例如,取消行政機關黨委,知識分子、工人、農民認爲「這關我們什麼事」,當時也沒有足夠的社會力量協助。

對於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領導的改革方案太激進、導致最終失敗的說法,吳國光則不太贊成。他指出,一九八九年學生與民衆並非抗議改革太激進,反而是認爲沒有政改,「學生首先要的是言論的東西,但我們的改革不涉及」,到了有自發的學生會、趙紫陽也支持,但「陳雲、鄧小平很忌諱」。因爲共產黨是革命造反起家,所有改變現政權的手段都用過,這是共產黨一大優勢,也使得變革很難,「一絲風都不能漏」。

他分析,共產黨總是從「控制與垮臺」兩極來思考問題,兩者其實也是硬幣的兩面,「過去幫助共產黨的很多因素,現在都變成和共產黨對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