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級小學生近視率飆4成 深綠蔬菜+戶外活動成護眼關鍵

3到6年級小學生近視率飆4成,吃深綠蔬菜+戶外活動是護眼關鍵。(示意圖/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臺灣被稱爲近視王國,守護視力健康要從小做起。國內最新調查發現,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童近視率高達4成,每天吃半碗到2碗深綠色蔬菜的學童,比起完全沒吃的學童,近視風險下降1到3成。另外,有戶外活動習慣的學童,近視風險比完全沒有戶外活動的學童低了1到2成,而居住在花東的學童更是護眼模範生,近視率僅25.8%和14.9%。

癌症關懷基金會針對全臺北中南東10個縣市,收集2.5萬份問卷發現,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童近視率達4成,和每日攝取深綠色蔬菜量、每天戶外活動量都有關聯。(王家瑜攝)

學童近視情況和護眼習慣、飲食息息相關。癌症關懷基金會針對全臺北中南東10個縣市,收集2.5萬份問卷發現,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童近視率達4成,進一步分析每日攝取深綠色蔬菜量、每天外出活動量,以及居住地區,都發現有明顯關聯。

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徐珮瑜說明,調查發現,相較於每天完全沒有吃深綠色蔬菜的學童,有吃到半碗、1到1.5碗、1.5到2碗的學童近視風險,分別下降了1成、2成和3成;不過,吃到2碗以上的學童,近視風險卻未繼續下降,可能是因爲樣本數較小,僅佔3.1%。

值得注意的是,一天吃不到半碗深綠色蔬菜的學童,佔全部學童的43.7%,是需要努力的地方。徐珮瑜說,深綠色蔬菜富含多種營養素和護眼有關,像是葉黃素、玉米黃素、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例如羽衣甘藍、菠菜、山茼蒿、油菜心、糯米椒、青椒都是好選擇。

本次調查也發現,有戶外活動習慣的學童,近視風險比完全沒有戶外活動的學童低了1到2成。徐珮瑜說,這項結果和國外研究吻合,除了戶外活動的時間之外,光照的強度跟近視的風險降低也有關係,可能是因爲曝露在陽光下時,會促進多巴胺分泌及脈絡膜增厚,都會抑制眼軸增長。

本次針對北中南東的10個縣市進行調查發現,花蓮和臺東學童近視率最低,分別是25.8%和14.9%。徐珮瑜指出,相較於居住在北部的學童,東部學童的近視風險少了7成,推測因爲花東自然景觀多,綠化程度較高。國外研究發現,綠化比例高、面積大、聚集性強,以及較少的碎片化綠地,都跟小學生近視風險低有關。

另外,年齡和性別也攸關近視風險。徐珮瑜分析,本次調查發現四、五、六年級的近視風險分別是三年級的1.4倍、1.5倍及1.9倍,國外文獻更指出,近視發生的年齡越低,度數上升越快,併發症風險越高。

國外文獻發現,女性近視風險較男性高,本次調查中也有同樣發現,女生學童近視率是男生的1.1倍。徐珮瑜指出,由於女性青春期比男性提早1到2年,而隨着人體成長,眼軸會快速增長,一旦用眼習慣不當,眼軸增長速度會異常加快,導致近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