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土豪花70個億,訂了中國“飛行汽車”
飛行汽車行業,來了一筆大生意。
上海時的科技有限公司,剛剛拿到了來自中東的阿聯酋企業Autocraft的訂單,共350架E20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eVTOL),訂單1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71億元。
這一金額遠超2025年2月國內同類機型創下的35億元人民幣意向訂單,也刷新了eVTOL單筆金額紀錄。
交易達成後,這350架eVTOL將會在中東及北非地區的低空旅遊、空中出行等場景落地。
就在前一天,小鵬匯天官宣完成了2.5億美元B輪融資。
看來低空經濟真的要迎來一波造富潮了。
2021年5月成立的時的科技,剛過完4週年慶,這家成立時間並不算長的eVTOL企業,前後經歷了6次融資。背後既有像藍馳創投、紫峰資本等國內知名投資機構,也有海外資本站臺。
創始人黃雍威是西澳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墨爾本皇家理工航空航天一等榮譽學士,擁有20多年航空飛行器研發及管理經驗。
創立時的科技前,黃雍威曾在空客中國工程中心擔任總工程師,負責A350寬體大飛機的研發,並在EASA擔任委任代表。此外,他還曾在吉利太力飛車擔任中國區總經理,負責1.2噸eVTOL飛行器項目。
創立之初,時的科技就專注於傾轉旋翼載人eVTOL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應用場景聚焦在30公里至150公里的旅遊市場或短途出行市場。
比如這次出國的E20 eVTOL,就採用傾轉旋翼構型與純電驅動,翼展12米,可實現200公里的續航,最高時速320公里,可搭載1名飛行員和4名乘客。
有效載荷450公斤,其五葉螺旋槳設計使垂直起降噪音降至約70分貝,相當於普通轎車,主要面向城市間與城市內部旅遊、通勤、巡航等。
相比於地面出行,eVTOL最大的優勢是效率高。從上海虹橋機場出發,到蘇州市東方之門,如果是開車的話,距離約90公里,用時80分鐘,如果是E20 eVTOL,則會把時間縮短至18分鐘。
這架eVTOL也是時的科技的主銷機型,今年4月,中國銀行旗下中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和時的科技達成戰略合作,雙方簽署了100架E20 eVTOL的採購訂單意向協議。
目前,該機型適航取證申請已被華東民航局受理,進入符合性驗證階段,預計2027年完成取證並量產投放市場。
隨着新能源車滲透率越來越高,純電驅動的eVTOL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被不少人看作是最符合未來城市空中交通系統的產品形態。
根據羅蘭·貝格諮詢公司的研究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3000架飛行汽車被用作空中出租車、機場班車和城際航班服務,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9.8萬。
摩根士丹利預測稱,2030年飛行汽車行業在全球將形成3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到2040年達到1.5萬億美元。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也預測,未來20年,飛行汽車有望達到汽車20%的商業規模,目前小鵬匯天飛行汽車的工廠已封頂,並計劃今年第四季度竣工,“陸地航母”將於2026年量產交付。
除了小鵬,吉利、廣汽、長安等國內車企也在佈局飛行汽車,當地面交通逐漸擁擠,天空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眼下想要把飛行和汽車的功能合二爲一,難度比單獨造車或者造飛機低高出太多。比如飛行線路的規劃、配套設施的建設,以及對應的法規政策等都是難題。
至少從目前來看,地方政府或是低空經濟最大推手,至於個人想自由買一輛eVTOL隨便開,還得再多等幾年。
本文源自:超電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