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南京全面推進小學小班化,全市小學整體參與
近日,南京市教育局提出全面開展新型優質小班制教學實驗,全市小學整體參與,小班教學常態化、制度化,以實現“關注每一個”的目標,讓大範圍、高質量因材施教的理想落地。
近年來,南京市小班化教學實驗着重爲小班教師的課堂教學轉型打破專業技術障礙,具體做法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依據“教學評一體化”,構建小班教學設計模型,按目標設計、結構設計、活動設計、細節設計的思路,依序設計教學過程。
二是強調“每一個學生的思維參與”,重塑小班教學樣態,實行“扶放有度”“有分有合”的教學組合。
三是研發多樣教學策略,豐富教師的教學法系統。主要是貫穿教學全程,包括個別化課堂提問策略、操作化合作學習策略、即時性反饋評價策略等。
如今,全域推進小學小班化教學,核心舉措是探索建構新型優質小班制,即以個性化關懷、差異化教學、充分性發展爲優質教學的核心標準,系統性構建小學新型教學制度和機制。
推動新型優質小班制實驗着重突出三點:
一是機制轉型與過程治理。充分認識教學管理提檔升級對新型優質小班制教學實驗的關鍵作用,在“學、教、管、評”全過程中一體化推進制度體系、教學範式、治理方式等治理要素的變革,保障各項舉措常態化、可持續發揮效能。
二是全市小學全體參與,同步進入。無論當前班額是多少,優化教學方式,提升教學的個性化品質是共同目標。推進新型優質小班制實驗,原有的小班化教學實驗學校應加快深度變革;暫時達不到小班額的學校,教師要把優秀的教學成果帶入小班化教學研究,在差異化教學、個別化指導的理念、模式、方法上先行先試,做好專業準備。
三是已有成果的整合創新,避免“零起點”重複探索。在南京市本土大班、小班教學改革成果中提煉可複製的教學創新基因,整合有效的模式、方法、策略、工具,創造性再結合與常態性推廣應用並重,發揮其服務於小班教學的效能。
“新型優質小班制”是南京市部分小學推行的一種精細化教學模式,核心特點是每班學生不超過30人。例如南京市揚子第二小學作爲示範校,通過小班化教學實現“關注每一個,發展每一個”,該模式旨在打破傳統“流水線教學”,讓每個孩子獲得更多展示和成長機會。小班化教學改革是一個從“應然”到“實然”的教學文化更新過程,教學研究中所形成的方法、策略、模式,需要每一位教師常態化地“做出來”,這纔是小班化的最高境界,需得內外力結合推進纔可以實現。
作者:王磊(南京市教育局初教處處長)來源:中國教育報
關注南京擇校矩陣媒體
與 1000000 家人共同成長
點喜歡